2023年11月23日 星期四


牦牛 所属分类:经济 > 农业

牦牛 高原特有的、藏区最古老、最具特色的畜种,在历史上曾是发挥过重要作用的交通运输工具。西藏牦牛,以其在气候寒冷多变的恶劣环境中能负重、驰骋而被誉为“高原之舟”。

\  

  中国是世界上拥有牦牛头数最多的国家,其中西藏自治区是中国境内牦牛的主要分布区,约有牦牛460多万头,占世界牦牛总头数的1/3。牦牛长期繁衍生息在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寒地区,其身长腿短,胸部宽阔,心肺发达,丰富的毛和发育良好的皮下结缔组织、腋腺都有利于在低温、低压、高寒、缺氧环境下生活。牦牛血液中血红蛋白含量高,红细胞数量多。牦牛采食性能良好,牙齿尖利,喜冷凉湿润气候,不耐干热。牦牛绒纺成的精纺呢绒畅销国内外,牦牛皮可制革、藏鞋底、马鞍绳、牛皮筏,其中牛皮筏为高原河流上重要的交通工具。
 
  起源 中国是牦牛的发源国,藏族是驯养牦牛最早的民族。

  据敦煌文献和藏文文献记载,吐蕃聂赤赞普是活跃在西藏雅鲁藏布江流域河谷地带的雅砻悉补野部落的王,同时也是吐蕃“六牦牛部”的王。可见,早在公元前2世纪以前,牦牛的名字已经成为部落的名称。大约在距今4000~10000年前,居住在中国青藏高原地区的藏族先民,就已开始饲养牦牛。

  1959年在中国青海省都兰诺木洪塔里遗址出土的文物,就有用牦牛毛制作的毛绳、毛布,牦牛皮制作的革履及陶制牦牛等物品。这些文物的出土说明早在殷周前,藏族先民就在青海西部、南部地区驯养牦牛,并且很早就以牦牛产品为原料,制作生活日用品和工艺美术品。中国最早的甲骨文中的象形文字,就有牛和牦牛的记载。驰名世界的藏族英雄史诗《格萨尔王传》中,也有许多记述牦牛的故事。
 
  分布 世界上的牦牛几乎都分布在高海拔、低气压,冷季长、暖季短,严寒缺氧,饲草不丰茂,生态环境极其严酷的高寒高山草原地带。中国青藏高原及其周围的广大地带,就是世界牦牛的发源地和主要产区,其地域范围包括中国西藏、新疆、青海等省区的全部和内蒙古、甘肃、四川、云南等省区的部分地区,以及蒙古共和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塔吉克、阿富汗、印度、巴基斯坦等国的部分地区以及尼泊尔、不丹的大部分地区,总面积500万平方千米以上。牦牛多栖息在海拔4300~6100米的青藏高原。

  中国的西藏和内蒙古地区是世界牦牛分布的中心地带,全世界90%的牦牛分布在青藏高原和内蒙古西部18亿亩的高山草原之上。西藏自治区是全国牦牛数量最多的地区,牦牛数量占全区牛类总数的90%以上。除西藏外,青海、四川两省的牦牛数量也很多。另外,甘肃、云南、内蒙古西部亦出产牦牛。
 
  种类 西藏有家牦牛和野牦牛两类。

  ①家牦牛。高原农牧区主要的运输工具和役畜,又称马尾牛。头额扁平,面孔凹陷,耳小,眼圆,鼻孔开张,鼻翼和嘴唇薄,毛色多为黑色、黑白花色,仅少数为棕褐色、青色或白色。每头成年牦牛年产毛绒0.75~1.0千克。作为牧区的主要运输工具,牦牛可用来驮运物品、耕地、骑乘等,每头牦牛可负重40~50千克的货物,日行40~60千米路程。牦牛粪为藏族农牧民的主要燃料和肥料。牦牛按区域分为藏东南部山地牦牛和藏西北草原牦牛两类,牛角为分辨山地牦牛与草原牦牛的主要特征:山地牦牛角形向外、向上开张,角尖大,且角质光滑细腻;草原牦牛角形状为抱头角,角尖小而粗糙。成年公牦牛体高115~130厘米,体长130~150厘米,胸围150~190厘米,体重约。250千克;成年母牦牛体高90~110厘米,体长100~130厘米,胸围130~170厘米,体重200千克左右,其哺乳期14~15个月,每年夏季7~9月份为产乳旺季,日产奶量1~2.5千克,冬、春季日产奶量0.2~0.3千克。

  ②野牦牛。国家一类保护动物。藏名“踵”,因其叫声似猪,故又称“猪声牛”,系藏语“吉雅克”之意。外貌酷似家牦牛,但其体形更大,体长200~260厘米,体高160~180厘米,尾长80~100厘米,体重500~600千克。四肢强壮稳健,蹄大而圆,但蹄甲小而尖,蹄侧及前面有坚实而突出的边缘围绕,足掌上有柔软的角质,以减缓其身体向下滑动的速度和冲力,使其在陡峻的高山上行走自如。野牦牛的胸部发育良好,气管粗短,腹部宽大,头上的角为圆锥形,向外呈弧形伸出,长40~50厘米,最长的角为100厘米,两角间距较宽,角粗大且表面光滑。体毛为暗褐色或黑色,毛长且丰厚,颈部、胸部和腹部的毛下垂到地面。夏季喜居海拔6000多米的山岭上歇息。性喜群居,少则7~8头,多则数十头、上百头不等。食物以高山寒漠植物针茅、苔草、莎草、蒿草、那无路草和邦扎草为主。野牦牛身上的毛比家牦牛的长且厚、多,产毛量为家牦牛的2.4倍。家牦牛同野牦牛交配生育的第一代牛犊,藏语称“踵擦”,其体格强健,生长迅速,但性情比较蛮悍。野牦牛是高原特产动物,为中国珍贵的大型兽类,被列为国家级重点保护对象,严禁猎捕。
 
  作用 青藏高原自然地理环境独特,平均海拔4000多米,空气稀薄,气候严寒多变,沼泽遍地,交通运输工具难以在藏区发挥作用,牦牛以其特有的生理条件成为该地区的重要交通工具。牦牛皮厚,全身披毛,泌汗少,食量大而不择食,所以能耐寒耐饥。牦牛善行山路沼泽,且负载量大。正因为牦牛具有别的牲畜无法相比的生理特性,所以它能在高寒山区长途负重。直到近代,西藏虽然有了汽车、飞机等现代化的交通运输工具,但在广阔的藏区,特别是在雪山草地,诸如登山运动员攀登珠穆朗玛峰等活动中,牦牛在驮运物资、代步等方面,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

  牦牛在西藏作为交通工具,主要具有四大优点:

  ①善于行走沼泽地。在藏区草原上,有一望无际的沼泽地,给行路造成极大困难。牦牛足蹄宽大,如履平川,并能择地而行。

  ②善于涉水渡河。高原的河水寒冷刺骨,而牦牛耐寒能泅渡。

  ③适合在高海拔、空气稀薄的缺氧地带负重驮物,行走自如。

  ④不畏严寒。牦牛能睡卧冰雪,在大雪封山、交通运输断绝的情况下,能用自己的头角拨雪前进,并寻食枯草。牦牛不仅是青藏高原的重要运输工具,而且用牦牛皮制作的牛皮筏,曾经在相当长历史时期内是西藏用于藏汉往来的水路交通工具。牦牛的肉、乳制品以及皮毛,则是当地群众的主要食品和生活用品。将湿牛粪堆积起来,制成饼状贴在墙上,待其晒干后的牛粪饼因燃烧时间长,无烟无味,被用于烧茶做饭,成为藏族地区主要燃料。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