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23日 星期四


五大教王 所属分类:历史 > 明朝时期

五大教王 明朝在西藏分封的阐化王、赞善王、护教王、阐教王、辅教王五大地方之王的合称。

  五大教王的地位仅次于法王,而高于国师。阐化王的封授为明朝中央在西藏地方册封政教首领为教王的开端。五大教王均领有封地,其承嗣须上报朝廷,由朝廷再次册封。五大教王中,除赞善王的辖区不在西藏境内外,护教王在昌都地区,阐化王和阐教王在前藏,辅教王在后藏。五大教王的分封,充分体现了明朝以多封众建政策作为对西藏体现和行使其主权的指导思想。通过这种分封政策,明朝中央对西藏各地方势力与教派有更广泛的接触,彼此间联系更加密切。

  阐化王 明代对帕竹噶举派首领的世袭最高封号。元末,帕竹噶举派逐渐掌握了西藏乌思藏大部分地区的政教大权。札巴坚赞,系帕竹第四代执政者索南扎巴之弟,幼年出家为僧,曾任泽当寺寺主,明洪武十八年(1385)继任执政者。永乐四年(1406),被明成祖朱棣册封为“灌顶国师阐化王”。札巴坚赞受封灌顶国师阐化王后,历代帕竹地方政权的执政者即位,都要向明朝中央进贡请袭。正统四年(1439),帕竹第六代执政者扎巴迥乃袭职阐化王。十一年,帕竹第七代执政者桑结坚赞袭职阐化王。成化五年(1469)帕竹第八代执政者贡噶雷巴袭职阐化王。弘冶十年(1497),第九代执政者阿格旺布被封为阐化王。嘉靖四十二年(1563),帕竹第十代执政者阿旺扎西被封为灌顶国师阐化王。万历六年(1578),第十一代执政者卓尾贡波被封为乌思藏帕木竹巴灌顶国师阐化王。

  赞善王 明代封赐噶玛噶举派康区灵藏(今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德格附近)僧人首领的封号。永乐四年(1406)灵藏僧人著思巴儿监藏遣使入贡,受封为灌顶国师,次年被封为赞善王,并赐金印、诰命。洪熙元年(1425),著思巴儿监藏逝世,其子喃噶监藏长子班丹监判袭职为赞善王。成化二年(1466),塔巴坚灿袭封为赞善王。

  护教王 明代封赐噶玛噶举派馆觉僧人首领的封号。馆觉,即今西藏昌都地区的贡觉县。永乐四年(1406),贡觉僧人宗巴斡即南哥巴藏卜遣使向明朝进贡,被封为灌顶国师,并赐诰命。次年,宗巴斡即南哥巴藏卜再度遣使入朝,被封为护教王,赐予金印诰命。永乐十一年,宗巴斡即南哥巴藏卜逝世,其侄斡些儿吉刺思巴藏卜被封为护教王。

  阐教王 明代对止贡噶举派首领封赐的名号。元末,止贡派被帕竹派取代后,保留有止贡寺附近管辖区,管理止贡寺属庄园和属民的官吏由帕竹选派。明成祖后,止贡噶举派遣国师端竹坚赞向明中央政府进贡,其后止贡噶举派首领皆四年一贡。封止贡噶举派僧人领真巴儿吉坚赞为阐教王,赐诰印、彩币。止贡派的势力有所恢复,阐教王的职位从此由领真巴儿吉坚赞的子孙承袭。至16世纪,阐教王仍有进贡,贡品包括金币、佛像、法器等。

  辅教王 明代对萨迦派首领的封号。元末,帕竹地方政权取代萨迦地方政权后,萨迦控制了后藏西部思达藏等地区。永乐十一年,中央政府封萨迦家族南渴烈思巴为辅教王,赐诰印、彩币。景泰七年(1456),中央政府应充其于南葛劄失坚参趴巴藏卜承袭其封号,并授赐浩敕、金印、彩币、袈裟、法器。灌顶国师葛藏及右觉义桑加巴充正、副使前往加封。途中因使臣多雇牛马,任载私物,明英宗收回敕书。成化五年(1469),南渴烈思巴逝世,南葛劄失坚参藏卜承袭封号。次年依照旧制,三年一贡,随从百余人。至正德、嘉靖年间,辅教王仍实行朝贡。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