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23日 星期四


中印边界争端 所属分类:历史 >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

中印边界争端 在中印边境发生的边界武装冲突。1962年10月,印度侵略军挑起大规模的边界武装冲突,中国政府下令边防部队自卫还击,中印边境战争正式开始。中印边界自卫反击战自1962年10月20日始,至11月21日基本结束,历时1个月。此后,双方一度断绝外交关系。1976年中印恢复外交关系后,双方虽就边界问题多次会谈,仍未取得实质结果。1993年,中印政府签署了《关于在中印边境实际控制线地区保持和平与安宁的协议》,双方承诺在边界问题最终解决前,严格尊重和遵守双方的实际控制线。2003年6月,印度总理瓦杰帕伊访问中国,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与印度总理在人民大会堂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印度共和国关系原则和全面合作的宣言》。

  历史背景 中国与印度传统边界从未正式划定,但根据双方历史行政管辖范围形成了一条传统习惯边界线,两国人民均遵守这条传统习惯线。西藏与印度传统边界线全长约1700千米,习惯上分为东、中、西三段:东段长约650千米,从中国、印度、缅甸三国交界处至中国、印度、不丹三国交界之处的底宛格里;中段长约400千米,从西藏普兰县、印度、尼泊尔三国交界处至西藏札达县的6795高地;西段长约650千米,从西藏札达县的6795高地至新疆的喀喇昆仑山口。英帝国主义统治印度以后,英属印度当局以印度为基地,把侵略扩张的矛头指向中国的西南和西北边疆地区,利用中印边界从未正式划定的状况,对西藏进行侵略扩张活动。1911年中国辛亥革命爆发,西藏地方处于混乱局面,英国殖民主义者向中印边界东段从阿萨姆平原的边缘向喜马拉雅山进行侵略扩张。1914年英国借西姆拉会议之机,阴谋设计所谓的中印边界东段分界线——麦克马洪线,把历史上长期属于中国的9万多平方千米的领土划归英属印度。1929年英印政府在出版《西藏高原与周围国家的地图》中,首次改变过去传统习惯边界线的画法,用未经标定的符号画出麦克马洪线。从此,埋下中印边境东段争端的祸根。1846年英国吞并克什米尔后,声称拉达克是克什米尔的一部分,应属英印政府统治。此后,在标定拉达克和西藏的边界中,英国侵略者把阿克赛钦、摩河谷及喀喇昆仑山以北广大地区划入英属印度的克什米尔版图,即所谓“约翰逊线”。1947年印度独立后,不仅继承了英国对中国部分领土的侵占,而且进一步侵占中国大片领土。1951年2月,印度政府乘新中国成立之初,无暇顾及中印边界问题,派兵越过西山江、达旺河,侵占门隅首府达旺。印度在侵占达旺前后,还侵占了麦克马洪线以南门隅的马果等地。10月,印军又侵占了上珞瑜的巴恰西仁地方,在梅楚卡等地强行建立兵营。1953年,印军占领了门隅、珞瑜、察隅各地。此后,印军越过麦克马洪线向北推进,先后侵占西藏的兼则马尼、香扎、拉不底、乌热、波林三多、什布奇山江、巨哇、曲惹等地。至此,印方在中印边境中段共侵占中国约2000平方千米的土地。1951年前后,在中印边境西段,印军侵占了受泥山江以东的卖争拿马和碟木卓克附近约450平方千米的土地。1954年以后,印军又侵占了巴里加斯。尽管印度在边境上对中国领土步步蚕食、侵占,但中国坚持通过和平谈判解决边界争端的方针,所以1951~1958年中印边境地区基本上相安无事。

  边境冲突 1959年2月印度总理尼赫鲁提出将已非法占领的中印东段边境麦克马洪线以南9万平方千米、中段边境2000平方千米、西段边境一直在中国政府管辖下和阿克赛钦等地区3.3万平方千米的领土划归印度。印度当局在其无理要求遭到中国政府拒绝后,向中国挑起边境争端,制造边境紧张局势,使中印关系恶化。在边境东段,印度派兵越过麦克马洪线,于1959年先后侵占了该线以北的朗久、塔马墩、兼则马尼(沙则),并建立哨所。1961-1962年,印军先后在西段边境的中国领土上建立了43个入侵据点,侵占中国领土4000平方千米。1959年9月周恩来总理在给尼赫鲁的回信中明确指出:中印边界从未正式划定,中国政府一贯主张双方应根据五项基本原则,通过友好协商,全面解决边界问题。周恩来为有效地维持两国边界的现状, 确保边境的安谧,并且为边界问题的友好解决创造良好气氛,建议两国武装部队立即从实际控制线各自后撤20千米,脱离武装接触。1960年6~12月,中印两国官员举行会晤,分别提出和审查对方提出的边界主张的论据。1962年8~10月,印度坚持要中国从边界西段领土及边界东段撤出位于麦克马洪线以北地区的无理条件,作为同意谈判的先决条件,遭到中国政府的拒绝。1962年10月,印度侵略军挑起了大规模的边界武装冲突。中国西藏、新疆边防部队进入战备状态,西藏军区组成西藏军区前进指挥部,西藏军区司令员张国华主要负责东段指挥,新疆边防部队组成新疆军区康西瓦指挥部,由副军长何家产负责指挥西段,迎击印军大规模进攻。10月20日,中方攻克第一个据点克节朗,同一天,中国军队向麦克马洪线以北发起总攻,部队分多路向纵深快速插进。22日,印军王牌第七旅全军覆没,旅长达尔维准将被擒,另一准将旅长辛格被击毙。在中印自卫反击战中,中方在中尼边境东、西两段发动的二次战役和一些局部的战斗都取得胜利,共歼灭印军三个旅,击毙、俘虏敌人7000多人,中方伤亡1460人。11月21日,中国边防部队到达中印传统习惯边界线后,停止前进,宣布全线停火。至此,中印边界战争降下帷幕。

  和平解决 中国政府再一次提出通过和平谈判的方式解决边界问题。1963年4月10~25日,中方将中印边界战争所俘虏的3900余名印军战俘及军用物资分三批交还印方。此后,中印断交。1976年7月印度恢复向中国派出大使,9月中国新任驻印大使陈肇源到达新德里,中印恢复外交关系。1981年6月,黄华外长出访印度,与印度外交部长纳拉辛哈·拉奥就国际问题和中印边界问题进行了会谈,双方表示同意讨论边界问题。1981年始,中印两国政府就边界问题先后举行了8轮谈判,历时7年,但尚未取得实质性结果。1987年2月,印在非法侵占“麦克马洪线”以南的中国领土上,建立所谓“阿鲁纳恰尔邦”。中方多次严正声明,绝不承认非法的“麦克马洪线”和所谓的“阿邦”,并要求印撤回所有越线设点的军事人员。1988年12月,印度总理拉吉夫·甘地应中国政府邀请,对中国进行友好访问,双方就解决中印边界问题达成了一致意见。1991年12月,李鹏总理应印度总理纳拉辛哈·拉奥的邀请,对印度进行了正式访问,双方在边界问题上再次取得共识。1993年9月,印度总理纳拉辛哈·拉奥应中国国务院总理李鹏的邀请对中国进行访问,两国政府代表在北京签署了《关于在中印边境实际控制线地区保持和平与安宁的协议》,双方承诺在边界问题最终解决前,严格尊重和遵守双方的实际控制线。1995年11月,双方撤除了两军在边境东段旺东地区过于接近的哨所,使边境局势更趋稳定。1996年11月底,江泽民主席访印期间,两国政府签署了《关于在中印边境实控线地区军事领域建立信任措施的协定》,这是中印在建立相互信任方面采取的重要举措。

  推荐书目:《中印关系研究》,王宏纬著,中国藏学出版社,北京,2000。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