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23日 星期四


布敦·仁钦朱 所属分类:人物 > 教派、寺庙创始(建)者

布敦·仁钦朱(1290~1364) 藏传佛教布敦派创始人、佛学家、史学家、藏文大藏经《丹珠尔》编订者。

  又名布敦宝成,元人译为卜思端。布,系藏语“儿子、弟子”之意;敦,是敦巴的简称,藏语意为“导师”。因其学识渊博、辩论无敌,被学者们称颂为“父亲是敦巴,儿子也是敦巴”,因而有“布敦”的称号。

  出生于后藏夏卜麦衮奈寺(今萨迦县吉定镇)。6岁学习文字及算学等。8岁随祖父学习宁玛派教法及莲花生大师的伏藏等18种经典,还修习医方明、工巧明、摄生术等,并接受多次灌顶。9岁受持明戒,修习密宗诸法,成为大金刚持咒师。元大德十一年(1307)出家,受沙弥戒,学习《八千般若颂》、《两万颂般若注解》等经论。回时,他还随师到各地大寺庙巡回辩经,名声大著。皇庆元年(1312)受比丘戒,到各地广传教法,宣讲《波罗蜜多经》、《因明学》、《初级辩理》等。他熟练掌握克什米尔、印度等多种文字,成为颇负盛名的大译师,翻译了大量的佛教经典。

  延祐七年(1320)应后藏夏鲁地方领主之请,前往夏鲁寺担任住持。元统元年(1333)开始大规模扩建夏鲁寺。同年,被元朝皇帝任命为“同知都元帅”。在夏鲁寺,布敦大师撰写了《量抉择论》、《般若》、《入菩萨行论》等经典,还在夏鲁寺创建了显宗讲经院和密宗院。藏族地区各地以及汉地、蒙古和不丹、尼泊尔、印度等都有他的弟子,最多时听法弟子达数千人,夏鲁寺成为乌思藏的教法中心,而布敦大师的理论,则使布敦派应运而生。

  布敦大师除在夏鲁寺传经授徒外,还云游各方,剃度数万僧众。至正四年(1344)和十七年(1357)元顺帝遣使颁发诏书和赏赐,并邀请其到朝廷传法。布敦以需要静修为由,未能奉诏。
 
  布敦大师一生除收集和校订梵文经论的藏译本,将梵典译成藏文外,还撰写大量关于佛教史、历算、显密修法的著作,其全集共有30余函,200余种。

  在西藏佛教史上,其主要贡献有二:

  一是编纂《藏文大藏经·丹珠尔》目录,这是《藏文大藏经·丹珠尔》的第一部比较完备的定本。此后,《丹珠尔》的各个版本基本上都是根据他所编定的次序而刊刻。布敦大师完成的《丹珠尔》的编纂,是对藏族文化和西藏佛教的巨大贡献。

  其二,他在1322年写成的《布敦佛教史》(又译《善逝教法史》或《佛教史大宝藏论》),成为布敦大师最为著名的著作,是西藏历史上第一部成型的教法史,后期同类著作均以此为蓝本。该书共分三大部分:第一部分细致地阐述了正法之功德、经义,对佛教的各级基本教义、教法,所传经典的基本内容、意义及其修炼方法等均作了简明的说明;第二部分是历史类,对印度、西藏佛教的产生、发展、各教派的演变、传承,佛陀和许多高僧的生平作了详细的记载,是后人研究印度和藏传佛教历史不可多得的珍贵史料;第三部分附有来藏弘法的93名班智达和西藏的192名大译师名录以及当地译出的《甘珠尔》、《丹珠尔》目录。他的《布敦全集》被誉为元以及元以前藏传佛教的百科全书。全书通过对显密经论的解释和翻译,总结和分析了佛教知识。

  布敦大师连续担任夏鲁寺住持36年,至正十六年(1356)辞去夏鲁寺住持职务。二十四年(1364)圆寂,享年75岁。此后长时间内,夏鲁寺住持都是由其弟子担任。因此,藏传佛教史籍中把他和他的弟子们称为布敦派或夏鲁派,视之为一个与萨迦派有密切关系的小教派。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