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发展绿色旅游的着力方向

时间:2016-07-07 | 来源:西藏在线 | 作者:(中国)王松平

  摘要:西藏的雪山冰川、江河湖泊、森林草甸是独树一帜的世界级生态旅游资源,也是中国重要的生态屏障。为保护好利用好西藏自治区独特的生态旅游资源,我们在实施好大香格里拉生态旅游规划的同时,又完成了全国最后通公路的墨脱生态定制旅游区规划、林芝国际生态旅游区建设规划。保持生态良好是西藏旅游可持续绿色发展、低碳发展的前提和保障,也是彰显其美誉度、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

  西藏地处青藏高原西南部,特殊的地理条件孕育了其独特的高原风光和灿烂的民族文化,独树一帜的山水和人文旅游资源禀赋,推动了西藏旅游业的可持续、跨越式发展。自上世纪80年代起,经过三十余年的特色开发,西藏旅游实现了华丽的嬗变,逐步成为全区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支撑产业,并在科学的规划指导下全力打造重要的世界旅游目的地。

  一、绿色发展是西藏旅游的必由之路

  旅游业被称作是无烟工业,属于环境友好度高、带动效应好的绿色产业、生态产业、富民产业,可持续发展旅游、负责任旅游、低碳旅游有助于推进我区的生态文明进程。但是在旅游业发展的初级阶段,存在一些盲目追求经济效益,对旅游资源进行无序的过度开发的现象,给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压力,区域旅游资源品质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热点景区过大的游客体量也给目的地带来了流动人口过多、交通拥挤、旅游垃圾处理不及时、价格上涨、民俗禁忌没有受到足够尊重等负面外部影响。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以人与自然和谐为价值取向,以绿色低碳循环为主要原则,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基本抓手,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之路,是新形势下西藏旅游突破资源环境瓶颈制约、消除旅游供需求矛盾的必然要求和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谋求西藏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绿色旅游作为一种新的旅游形态,以认识自然、保护自然、维护自然生态平衡为前提,与可持续旅游、生态旅游、负责任旅游等融入了可持续发展理念,贯穿了人地和谐相处的思想,是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环境价值的综合体现。绿色旅游具有观光、度假、康养、科学考察、探险和科普教育等多重功能,对旅游者来说不仅是休闲体验,而且也是一种学习经历,是依靠自然和旅游的并行关系,在对自然带有敬畏感和环保意识的基础上进行的旅游,它增加了旅游者与自然亲近的机会,深化了人们对大自然的理解。

  二、发展绿色旅游业的资源潜力与优势

  西藏是全国乃至全球最神奇、神秘、神圣的高原旅游胜地,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43米,而世界第一大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终点巴昔卡海拔只有155米,自然的巨大反差造就了我们这个地球上最丰富的山地景观带、垂直气候带和生物多样性,生态、绿色、低碳旅游资源在全世界首屈一指。为建设美丽西藏,我们已启动生态旅游资源最集中的林芝国际生态旅游区建设规划并渐次推开,旨在把中国自然保护区面积最大的自治区建成世界一流的生态旅游目地。

  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高原风光,为我区发展绿色旅游,开发高山冰川观光、森林峡谷观光、草原生态观光、湖泊湿地观光等绿色旅游产品,丰富我区旅游产品体系提供了先天优势。

  三、西藏发展绿色旅游的重点布局

  (一)构建循环旅游经济发展的产业链。积极开展旅游业清洁生产活动,加强景区(点)的环境整治和环境保护,构建循环经济型旅游业发展的空间格局。同时,通过旅游景区(点)、旅游饭店(宾馆)两个核心载体, 在旅游全过程中倡导绿色生产、绿色消费,推行清洁生产,引导和支持企业以清洁生产为目标,进行设备更新、技术改造、绿色服务模式创新等循环经济实践,建立并完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保护旅游目的地的生态环境,延长旅游产品寿命,构建循环经济型旅游业发展体系; 从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旅游产品与设施的设计,到整个旅游过程,减少和尽可能地消除旅游开发商、旅游者、旅游企业和当地居民对环境造成的直接与间接的负面影响,实现清洁化、绿色化和可持续发展。从清洁旅游企业和清洁旅游产品两大部分入手,通过对旅游企业和旅游产品的设计和规划实现旅游开发和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从而实现旅游业的循环发展。优化组合旅游产业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推行清洁生产,倡导绿色消费。 倡行 “绿色饭店” 创建活动,重点减少一次性产品的发放和使用,采用环保新技术,使用清洁能源, 改造燃烧设备,提高热效率;选择无磷高效型洗涤剂,减少氮、磷等的排放;选择使用对环境友好的绿色、无污染材料改造污水收集设施、油烟排气装置、隔音降噪设施。

  通过与净土环保产业联动开发,进一步拓展丰富循环型旅游的内涵外延,探索建立高原净土农业旅游、森林旅游、湿地旅游、植物旅游、地质旅游等环保友好型旅游产品,促进旅游和其他产业的深度融合发展。

  (二)发挥资源优势因地制宜拓展生态旅游。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坚持绿色低碳环保要求,开发生态旅游产品,实现旅游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一是建设林芝生态旅游大市。沿中国景观大道318向东辐射至然乌湖,向西延伸至巴松错,全面推进“藏东南绿色廊带”建设,通过国家生态文明实验区建设以及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旅游节、林芝桃花节等生态节等的延续举办,提升林芝在国内乃至世界生态旅游市场的影响力,全面激发林芝作为生态旅游大市在全区绿色发展中的引领和示范作用。以林芝鲁朗旅游国际小城镇、墨脱定制旅游区等的深度开发,推出生态休闲旅游精品。

  二是建设中喜马拉雅国际生态文化旅游区。以“世界屋脊,生态珠峰”为定位,发挥珠峰以及喜马拉雅5条沟等世界级旅游吸引物以及边境区位的优势和潜力,抓住 “一带一路”的战略机遇,积极发展自然文化生态观光、边境口岸和雪山、峡谷科考探险旅游。以樟木口岸和吉隆口岸为基地,与尼泊尔共同推进建设中喜马拉雅国际生态文化旅游区。将生态文化旅游区作为世界顶尖级山地文化生态旅游目的地、中国—南亚边境旅游先行示范区予以重点建设。实施外延战略,寻求与尼泊尔、印度等 “茶马古道”、“唐竺古道” 等古廊道国家合作,将其作为西藏绿色旅游国际联合开发的高原尝试。

  1.唐竺古道(含唐蕃古道、蕃尼古道)

  1995以来,吉隆沟“大唐天竺使出铭”、“招提壁垒”、清兵墓冢等一批古迹的考古发掘及国家级文物保护的认定,使唐竺古道的历史画面渐渐清晰起来。

  “大唐天竺使出铭”的认定,明确了唐竺古道穿越喜马拉雅山谷的准确出口通道,也佐证了1300年前中国与南亚(唐朝与天竺)之间存在着一条最近的陆路交往捷径。

  (图片来源:中国国家地理)

  2.茶马古道

  南宋以前,自唐朝开始的唐蕃茶马互市主要以青海道和川西道(川西北)为主,随后徙至西南。清代茶叶贸易大兴,打箭炉的川藏及永胜的滇藏茶马互市日渐兴旺,其后雅安、丽江等多个城镇成为茶叶贸易的集散地。1942年,抗日战争期间滇缅公路受阻时,丽江作为经中国西藏至印度物资转运的重镇一度马帮云集,商号林立,是历史上茶马古道最忙碌的时期。

  清朝时期的川藏和滇藏茶马古道成为中国、印度、波斯文化贸易交流的重要通道,中国的优质茶品一度通过印度、波斯远销到欧洲。

  三是建设大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以昌都-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为中心,重点建设然乌湖—来古冰川旅游区、芒康盐井古盐田文化休闲旅游区,有序建设梅里雪山(北坡)景区,对内与林芝森林生态旅游实现联合发展,对外与四川甘孜州、云南迪庆州、青海玉树州开展广泛合作,努力推行大香格里拉旅游区核心区的无障碍旅游,通过内联措施,促进与周边地区的绿色旅游发展。

  四是建设三大国家公园。以国家公园管理方式经营大型自然和文化遗产被公认为当今世界上最为成功的公益、保护、教育、开发等的多赢运营模式。其核心理念是突出大型遗产地的公益性,通过地域完整性、市场选择性、市场多样性、游客满意度、当地居民(社区)参与、当地居民获益、保护和增强目的地吸引力、合理的土地使用、资源的合理利用、良好的规划和有效评估来实现旅游地环境、古迹、美感、文化以及当地居民生活质量等全面价值的提高和升华。

  西藏大型自然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宜按国家公园模式规范地建设好大众公共服务设施,细化市场分工,实现生态、社会、经济效益永续和谐地造福利用。

  国家公园模式的运用将聚合建设、国土资源、环保、林业等部门国家公园管理的优势,做到统筹大型、高品质资源的最佳规范保护和利用。国家公园的深度保护和利用也有利于边疆地区国家意识的提升。

  五是在西藏森林聚集区、高原草甸集中区积极开展国家绿色旅游基地创建。以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为前提,发展亲近自然山水,获得身心愉悦的绿色旅游活动方式,在绿色旅游基地核心区,为游客提供游览观光、休闲度假、探险科普等旅游服务。

  六是在阿里、那曲等地区尝试推广星空环保旅游,积极争取国际暗夜协会西藏自治区第一批“暗夜保护地”的落地认证。以阿里暗夜公园为试点,试点旨在呼吁重视应对日益严重的光污染,保护夜间环境及星空资源和遗产,传播藏民族星空文化,定制发展星空观赏旅游,关爱美丽中国的美丽星空。

  (王松平, 西藏旅发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