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旅游是推动西藏发展的有效手段

时间:2016-07-07 | 来源:西藏在线 | 作者:(中国)廉湘民

  论文摘要:西藏自治区具有以高原地形为主的多样化的自然景观和以藏族社会为主的多民族社会人文景观。旅游业在西藏区域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成为经济发展的核心产业。西藏自治区为旅游业的迅速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旅游的季节性结构问题成为发展的最大难题和急待解决的瓶颈问题。西藏旅游的季节性结构问题存在的根源在于高海拔的自然环境。但是,西藏有一些海拔相对较低的地区,有若干现代化的城市和周边较发达地区,在西藏大力发展冬季旅游是完全可行的。应当规划在先,突出重点,适度发展,循序渐进。只要认真谋划,倾力落实,一定能破除瓶颈,使之成为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劲动力。

  一、旅游业是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产业

  西藏自治区位于青藏高原南部,面积122万平方公里,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具有以高原地形为主的多样化的自然景观和以藏族社会为主的多民族社会人文景观。

  现在,自治区内有各类A级景区30处。其中5A级景区2处,4A级景区11处,3A级旅游景区7处,2A级旅游景区8处,1A级旅游景区2处。有国家风景名胜区和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各3处。有自然保护区47个,其中国家级9个、自治区级14个、地县级24个。保护区面积达到41.37万平方公里,占自治区国土面积的33.9%,位居全国之首。还建立了22个生态功能保护区,8个国家森林公园,3个国家湿地公园,4个地质公园。在自然景观中,有丰富的山地景观、水域景观和生态景观。人文景观包括丰富的名胜古迹、馆藏文物和独具特色的民俗风情。西藏大量的旅游资源是其他任何地方所见不到的,具有独特性和垄断性。

  经过多年来的发展,西藏的旅游业已经在西藏区域经济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奠定了良好的发展基础。自1980年以来,除个别年份外,西藏的旅游业呈现出稳步发展的态势。其中在1999-2006年间,西藏旅游业收入占GDP的比重达到5-7%,发展成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在2007-2012年间,占比达到14-18%以上,进一步发展成为经济发展的核心产业。同期,采矿业、水电、藏药等西藏的特色优势产业,由于受到诸如环境保护要求、研发能力不足等因素的制约,发展相对缓慢。因此旅游业在西藏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就更加突出。

  通常来讲,旅游特定产品包括住宿业、餐饮业、运输业、旅游社、文化业、体育和娱乐业、零售业等。这都是对资本、技术、管理要求不高,普通农牧民可以顺利进入的产业,因此,西藏的旅游业不仅对西藏的经济发展占居重要地位,而且对西藏农牧民的增收和脱贫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西藏旅游业既有发展的坚实基础,又面临季节性结构难题

  经过多年来的发展,西藏自治区为旅游业的迅速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发展基础。

  加快推进国省干线、通县油路、经济干线、农村公路建设。全区路网结构显著改善、布局更加合理,通车总里程达7.8万公里;690个乡镇、5408个建制村、11759个自然村和1730座寺庙实现通公路。青藏铁路安全运营,拉日铁路建成营运,拉林铁路全面开工建设。国内外航线增至63条,通航城市40个。建设了完整的交通运输体系。主电网覆盖58个县。2015年发电量达到44.8亿千瓦时,藏中电网结束拉闸限电的历史。2015年底,全区电话用户总数达到306.5万户、普及率为96.4部/百人,实现了全区行政村的移动通信信号全覆盖,实现了乡乡通光缆、乡乡通宽带、乡镇一级邮政普遍服务全覆盖。电力、通讯形成网络。商贸物流业、金融保险业较为完善,快递服务网络深入7地市、27个县,有力支撑了电子商务发展。

  截止2015年,全面完成农牧民安居(农村危房改造)工程,46万户、230万农牧民住上安全适用的房屋,大力实施水、电、路、讯、邮政、广播电视、农家书屋、优美环境“八到农家”工程,极大改善了农牧民居住条件,为民俗游奠定了基础。2015年全区文化产业实现产值30亿元、同比增长6%。全区共有各类文化企业4680家,从业人员3.2万人。为游客们提供了大量文化产品。截至2015年底,全区人均受教育年限达8.6年,青壮年文盲率下降到0.52%。为旅游业发展储备了一定的高素质劳动力。全区医疗卫生机构2015年达1435个;医院病床数12200张;卫生人员总数15831人。每千人医疗机构床位数达到3.8张。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达到4.12人,医疗保障和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健全。作为高海拔地区,完善的应急救灾体系是发展旅游业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西藏已经建立了以自治区自然灾害应急指挥领导小组为主体的区、地、县三级救援指挥体系,形成了统一指挥、分级管理、协调有序、反应灵敏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灾害应急救助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提高。

  正是因为有了以上基础条件,2015年,接待游客突破2000万人次、总收入达到280亿元,分别比“十一五”末增长1.9倍、2.9倍。西藏旅游业收入占GDP的比重达到27%,突破1/4,再上历史新高。

  尽管如此,旅游业作为西藏自治区的核心支柱产业,长期以来,一直存在着夏季火爆和冬季萧条的结构性问题。每年5月至10月是旅游的旺季,国内外游客纷至沓来,公路、铁路、航空票源紧张,著名景点人满为患,宾馆饭店爆满,许多文物古迹不堪重负;而11月至来年4月的半年时间是旅游的淡季,火车、飞机座不满席,旅游景点门可罗雀,大量宾馆饭店空置,旅游行业人员大量赋闲在家;人员半年工作,设施半年闲置,成了西藏旅游业的真实写照。冬季设施空置、人员赋闲导致西藏旅游行业成本居高不下,旅游产品品质始终难以提高,旅游收入和就业受到严重影响。西藏旅游的季节性结构问题成为发展西藏旅游业的最大难题和急待解决的瓶颈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