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传佛教的现代化与政府宗教工作

时间:2016-07-07 | 来源: | 作者:(中国)杨建伟

  摘要:未来5年多,西藏还要同全国一道实现全面小康,走向现代化。藏传佛教界要因应形势,主动探索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途径,政府宗教工作的关键在于做好引导工作,“导”之有方、“导”之有力、“导”之有效,深入研究了解藏传佛教现代化各个方面的目标与路径。政治方面,要坚持政教分离的原则,坚持法治观念,藏传佛教界和相关工作部门都要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开展活动。经济方面,政府在提供公共服务的同时,要推动宗教活动场所财务监督管理的规范化,要切实保障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的合法权益。教育方面,在注重传统学经方式的同时,要吸收现代科学教育的理念,完善学经制度。

  任何宗教都必须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变化,才能生存与发展。佛教是一种适应性很强的宗教,自传入西藏地区以来,一直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公元7世纪,佛教传入西藏,吸收了西藏本地的原始宗教中的不少元素,形成了独特的藏传佛教,从而得到藏民族的接受。15世纪,针对寺庙组织涣散,戒律松弛,僧人无人约束,不念经,不修法,娶妻生子,放荡自恣的现象,宗喀巴创建强调戒律的格鲁派,经过近三百年的发展,逐步成为藏传佛教中影响最大的教派。

  解放后,藏区经历了两次大的社会变革,1959年开始的民主改革,推翻了政教合一、神权至上的神权政治,三大领主所有制成为公有制,封建农奴制被废除,藏传佛教也按照“政治统一,信教自由,政教分离”的方针进行了改革,恢复了宗教的本来面目。改革开放以来,藏区的社会环境又一次发生的巨大的变化,未来5年多,西藏还要同全国一道实现全面小康,迅速地走向现代化。这对于藏传佛教界与政府宗教工作部门来说,是又一次挑战,藏传佛教界要在现代化过程中,因应形势,主动探索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途径,政府宗教工作的关键在于做好引导工作。要做到“导”之有方、“导”之有力、“导”之有效,就必须想得深、看得透、把得准,研究了解藏传佛教现代化各个方面的目标与路径。

  政治方面。对于西藏这样一个几十年前还是政教合一的地区来说,健康的政教关系特别重要。由于历史传统、文化渊源、发展状况和社会制度不同,世界各国政教关系呈现出多样性,大致可以划分为政教合一、政教主从、政教分离等三种模式,每种模式又有多种实践类型。尽管当代世界各国政教关系的实际状况差异很大,但政教分离是许多国家在处理政教关系上的价值取向。从西方国家的实践看,政教分离并不完全是政与教之间竖起一堵高墙,更多的是竖起一张网,宗教界仍然能在政治体制内合法地就其关心的问题表达其政治态度,政府也对宗教依据法律进行管理与帮助。我们对藏传佛教也必须坚持政教分离的原则,具体地说应包括以下内容:国家尊重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宗教在国家法律、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开展活动,不得干预行政、司法、教育等国家职能的实施。国家对待各个宗教一律平等,一视同仁,国家政权不能被用来压制某种宗教,也不能用来扶持某种宗教,任何宗教都不能超越其他宗教在法律上享有特殊地位。为了保障公共利益和包括信教者在内的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政府依法对涉及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宗教事务进行管理,但不干涉宗教团体内部事务;宗教组织也不能以政教分离为借口不服从政府的依法管理。虽然实行政教分离,但信教公民同其他公民一样,享有同等的政治以及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权利,不得因宗教信仰不同造成权利上的不平等现象。宗教组织的代表可以通过合法渠道参与政治生活,如通过参加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政治协商会议等途径,表达社会主张,对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特别是宗教事务提出意见和建议,并实施民主监督。

  经济方面。宗教的存在与发展离不开物质条件,宗教团体与场所是重要的经济活动主体。宗教场所的建设、宗教活动的举办、宗教典籍的出版、宗教组织的运行、神职人员的供养无一不需要经济支撑与投入。解放前,西藏寺院和上层僧侣占有39%的耕地,这无疑是不合理的。目前,藏区的不少寺庙由于地理位置、经济环境等原因,经济来源单一,自养困难,这些状况也应当得到政府的关注,努力为他们提供公共服务。就西藏来说,绝大多数寺庙都已经依靠政府的关心通了道路、水电、通讯,不少地方政府还投资建设了食堂、浴室、温室、垃圾池、医务室等,极大改善了僧尼修行和生活环境。政府还应该最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坚持寺庙的非营利组织地位,落实国家宗教局颁发的《宗教活动场所财务监督管理办法》,提高宗教活动场所财务活动的透明度,增强宗教活动场所的公信力,切实维护宗教活动场所和信教公民的合法权益。二是要研究处理在市场经济大潮中,特别是旅游热点地区的寺庙,怎样防止宗教商业化、以教牟利、借教敛财、教风不正等问题。三是加强法制建设,在法律上明确寺庙的法人地位、财产权、免税范围等问题,为依法管理寺庙经济打好基础。

  教育方面。重视教育是藏传佛教的一大特点。一些大寺院教育体系非常完备,有先显后密的学习次第、循序渐进的升级制度、各个专业的学院划分,堪比现代的大学。目前大多数寺院虽然还沿袭着传统的教育方式,但也呈现出一些现代化的特征。如在课程设置方面,有的寺院开设了计算机、政策法规、汉语、英语等课程,在教学组织方式上,一些寺院开办了学经班,由传统的僧舍教育转变为现代化的学校教育,实行班级授课制,方便对学生学业的日常指导,降低了教学成本,提高了教学效率。据不完全统计,西藏现有60余座学经班,学经僧人约6000人。寺院教育之外,还建成了位于北京的藏语系高级佛学院及各地的多个藏语系佛学院,以培养僧才。2009年,国家宗教事务局批准恢复设立西藏佛学院,2011年落成开院。目前,在政府的支持下,西藏又有多个寺院挂牌成立西藏佛学院的分院,有利于在教材、师资等方面相互合作,进一步提高办学质量。

  宗教的现代化是个很大的课题,其变化包括教义教规、活动仪轨、内部管理、外部关系等等,本文所涉非常有限,仍有许许多多的方面等待我们去研究。

  (杨建伟,国家宗教事务局业务一司藏传佛教处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