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引导和支持西藏文化“走出去”的对策与措施研究

时间:2016-07-07 | 来源: | 作者:(中国)刘 俊

  近年来,随着我国加大中华文化“走出去”战略的实施,少数民族文化“走出去”步伐明显加快,在对外文化交流格局中的地位与作用更加凸显,在国外掀起一阵阵民族文化热潮。在中宣部、文化部等国家部委的关心指导下,西藏深入贯彻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华文化“走出去”的系列讲话精神,坚持走有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发展路子,大力实施“一产上水平、二产抓重点、三产大发展”的经济发展战略,坚持“六对”抓手,强化“六动”措施,坚守“三条”底线,积极推动西藏文化“走出去”。

  目前西藏通过大力实施“文化走出去”工程,通过文化展览、展会、论坛等,积极组织文化遗产展览、文艺演出团队出境出国开展文化交流活动,有力宣传了西藏文化保护和发展成果,扩大了西藏文化在国外的影响力。近年来西藏先后派出团(组)300余个,访问了美国、奥地利、智利、印度、尼泊尔、泰国、德国和港澳台等7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海外170多个城市进行文化交流演出和展览300多场,观众达500多万人次,接待了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00余名文化专家学者到西藏进行演出、讲学和举办展览。“中国西藏.扎西德勒”西藏唐卡在泰国曼谷的展出、“波兰·中国西藏文化周”等活动的开展让全球认识了西藏文化,西藏文化发展促进会的成立更是助力西藏文化“走出去”的步伐。

  但是西藏在由“由文化资源大区向文化发展强区”转变过程中,西藏文化“走出去”还有差距,表现在西藏文化形象不鲜明,西藏文化对外推广还存在思想观念误区、还缺乏整体设计和营销策划,走出去的文化创新不足,尚未形成强大国际影响力,西藏文化贸易有待提质升级,走出去的传播方法急需创新。同时高端人才相对缺乏,既懂文化传播,又会经营管理,还熟悉海外法律法规的复合型人才严重不足等方面。

  一、加强统筹规划、加快制定并实施《西藏文化走出去战略规划》、抓紧完善相关配套政策措施

  首先不断强化文化走出去的工作保障,以《西藏文化走出去战略规划》为指引,尤其要把西藏文化走出去与“一带一路”、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为等国家发展战略融合在一起,要让西藏文化产品、企业、服务能够和“一带一路”整体战略互融互通,推动“藏羌彝走廊”和“一带一路”战略融合,使西藏的文化产品、文化服务“走出去”。其次,抓紧出台自治区层面对《关于进一步加强对外和对港澳台文化工作的意见》的具体实施细则,对文化企业在外事手续、财政、融资、税后、海关、文化交流审批等方面实质享受的政策得以落地。最后,建立西藏文化走出去的联席会议制度。政府层面,由自治区宣传部牵头,统筹新闻、文艺、网络、文产等方面力量,协调外事侨务、投促商务、教育科技、文体旅游、物流会展西藏文化 “走出去”联席会议制度,加强部门间统筹协调,整合各方资源,同时对接中央的外宣工作平台,积极拓展高层交流渠道,参与和承办国家部委的项目。加强文化贸易的统计工作,解决文化贸易体系不健全,不能全面准确掌握我省文化贸易情况。

  二、打造国际影响力的西藏外宣平台,精心策划西藏整体对外形象

  西藏文化“走出去”的第一要务就是自我定位。首先要对西藏对外形象进行准确定位和整体策划,从精神、经济、品质、视觉等方面提炼西藏形象元素,突出西藏形象宣传片、宣传语。其次,以旅游业为纽带,整合发掘西藏历史文化和民族文化资源,文旅融合发展,并积极融入“一带两路”建设,塑造独特的西藏文化旅游形象,在外宣活动中植入西藏旅游文化元素,将旅游重点宣传项目、重要节会纳入宣传部门的宣传计划。最后,加强对外传播能力,通过歌舞团、藏剧团、话剧团、演艺剧目、文化遗产展览、报纸发行、新闻图书出版、藏语电视台(康巴卫视)、藏语官方网站、电视剧、电影、纪录片、常规节庆活动、科学研究合作、与境外大型传媒集团的常态化交流、与“一带一路”国家重点国家互访、“外国媒体西藏行”、重大国际会议、高层互访等拓展西藏文化走出去的美誉度和影响力。改进呈现方式,多讲故事,善讲故事,使西藏文化更有“亲和力”、更“接地气”,应该加强互动,通过互动传达文化内涵,达到心灵的沟通,通过加强理解与尊重,学会交流与对话,这样才能在潜移默化中传播西藏文化,这样西藏文化“走出去”后才能真正“融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