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强特色优势产业 帮扶贫困群众实现产业精准脱贫

时间:2016-07-07 | 来源:西藏在线 | 作者:(中国)顿吉

  摘要: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强调,到2020年我国农村贫困人口要全面实现脱贫。西藏是我国唯一的省级集中连片贫困地区,在现行标准下,还有贫困人口59万人。2016年2月2日,自治区党委、政府召开了全区扶贫开发工作会议,陈全国书记和洛桑江村主席对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了安排部署,明确“五个一批”精准脱贫中,产业精准脱贫任务为23.8万人,占总脱贫人口的40.34%。根据自治区脱贫攻坚指挥部的统一安排部署,自治区农牧厅作为产业精准脱贫组的牵头部门,为确保产业精准脱贫任务顺利完成,自治区农牧厅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明确的产业精准脱贫目标和任务,在扶贫方式和手段上提出如下措施:在产业扶贫的方式上,坚持“两个要素”和遵循“四个原则”:“两个要素”就是指产业扶贫必须要具备“劳动力”和“资源优势”的两个要素为前提。“四个原则”:一是坚持因地制宜,精准施策;二是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三是坚持内生动力,自力更生;四是坚持统筹规划,协调发展。在产业扶贫手段上,打好“1+N”,组合拳,1是核心,就是要紧盯产业贫困人口,发展产业只是手段,绝不能把手段当成目的;N是指所有政策、资金、信贷、项目、互联网+等措施手段都围绕产业脱贫服务,其目的就是确保全区建档立卡的23.8万人实现产业脱贫。

  非常高兴参加“2016·中国西藏发展论坛”,与大家一起分享交流西藏发展成果。今天,我的发言主题是“做强特色优势产业,帮助贫困群众实现产业精准脱贫”。

  一、立足资源禀赋,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

  西藏独特的自然生态和人文环境孕育和培育了独特的高原特色优势产业。近年来,自治区党委、政府坚持“一产上水平、二产抓重点、三产大发展”经济发展战略,大力实施产业强区富民工程,加强产业聚集、联动、融合,推动特色优势产业向“高起点、规模化、标准化、长链条”方向发展,培育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和市场竞争力的品牌,特色农牧业、绿色食(饮)品、民族手工业、藏药产业、旅游业等产业发展迅猛,青稞、牦牛、藏系绵羊、绒山羊、藏猪藏鸡等高原种养加发展加快,受益群众达175.6万人,实现户均增收3305元,人均增收748元;天然饮用水产能突破300万吨,发展态势强劲,“西藏好水”打入全国市场;藏医药业、民族手工业、食(饮)品业加快发展,“人间圣地”、“绿色西藏”、“净土健康”等名片效应不断放大,逐步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商品优势和经济优势。产业发展辐射带动农牧民群众增收致富,2015年,全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244元,比去年增长12.0%,通过调查研究,特色优势产业已成为我区农牧民群众增收的主要渠道。

  二、精准施策发力,坚决打赢产业脱贫攻坚战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强调,到2020年我国农村贫困人口要全面实现脱贫。西藏是我国唯一的省级集中连片贫困地区,在现行标准下,还有贫困人口59万人,按照实施“五个一批”精准脱贫工程,其中产业精准脱贫人口达23.8万人,占总脱贫人口的40.34%。为确保产业精准脱贫任务顺利完成,我厅将会同自治区有关部门,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的统一安排部署,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原则,针对贫困人员不同情况,对症下药、精准“滴灌”、靶向治疗,使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到贫困人员。为此,我们编制了《西藏自治区2016年产业精准脱贫工作指导意见》、《西藏自治区2016年产业脱贫攻坚实施方案》、《西藏自治区脱贫攻坚产业引导基金项目管理办法》,目前,我们正在编制自治区、地市和县区三级《“十三五”产业精准扶贫规划》。

  在产业扶贫方式上,我们将坚持“两个要素”和遵循“四个原则”:“两个要素”就是指产业扶贫必须要具备“劳动力”和“资源优势”的两个要素为前提。如果一个地方贫困人口既没有劳动力又没有资源优势,就不能硬着去考虑产业脱贫项目,而是通过易地搬迁、发展教育、生态补偿、社会保障兜底等其他方式来实现脱贫。“四个原则”:一是坚持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就是要综合考虑贫困地区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区位优势等因素,因地制宜选择产业,科学确定贫困地区产业发展方向和重点,“宜农则农、宜牧则牧、宜林则林、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游则游”,分区施策、精准帮扶,确保贫困户通过产业带动实现增收。二是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产业扶贫政府要发挥引导作用,政府作用的核心和重点是促进产业发展与贫困人口对接,让贫困人口从产业发展受益。产业发展上必须坚持市场需求为导向,遵循市场和产业发展规律。三是坚持内生动力,自力更生。充分挖掘各地优势产业发展潜力,建立各种形式的产业发展模式,教育引导广大农牧民的思想教育宣传工作,转变他们传统观念和陈规陋习,充分发挥农牧民群众参与产业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激发贫困地区的内生动力和活力,共同推进产业脱贫目标如期实现。四是坚持统筹规划,协调发展。我们将按照陈全国书记提出“五个结合”的总体要求,坚持问题和目标导向,将贫困地区发展产业脱贫工作与新农村、新型城镇化和产业基地建设进行有机结合,与各行业发展规划、专项建设规划进行统筹衔接,协调推进,共同发展。同时,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和底线思维,产业项目必须与生态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决不上破坏资源和环境的产业项目,坚决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在产业扶贫手段上,我们要准确把握产业精准扶贫的总体要求和重点任务。我们提出的产业精准脱贫思路是“1+N”,打好组合拳,1是核心,就是要紧盯产业贫困人口,发展产业只是手段,绝不能把手段当成目的;N是指所有政策、资金、信贷、项目、互联网+等措施手段都围绕产业脱贫服务,其目的就是确保全区建档立卡的23.8万人实现产业脱贫,确保各地市、县区将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六个精准”和实现政策保障到位、资金投入到位、产业带动到位、项目安排到位、民生服务到位、社会帮扶到位、援藏支持到位、群众参与到位“八个到位”的要求落实到位。

  三、创新工作机制,共同实现小康社会目标

  根据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和自治区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到2020年西藏与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实现这一目标,重点在扶贫、难点在脱贫,关键在落实好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把脱贫攻坚作为“十三五”期间的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创新机制,千方百计增加贫困人员的收入。一是创新农牧业经营体系和生产方式,加快农牧业结构调整,强化科技服务,发展适度规模经营,让贫困群众积极参与高原特色农畜林生产基地产业带建设,提高农牧业生产效益;实行“公司+专业合作组织+贫困户”模式和股份合作、订单帮扶等多种形式,找准产业项目与贫困户增收的结合点,引导贫困户之间、贫困户与普通农户、贫困户与新型经营主体加强联合合作,真正建立起贫困户分享产业发展红利的利益联结机制,稳定提高经营性净收入。二是加强转移就业培训、产业培训,提升贫困群众技能水平,促进农牧区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拓展外部增收渠道;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拓展产业多种功能,推进贫困群众创业,切实增加工资性收入。三是贯彻落实好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特别是落实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工作,放大政策效应,增加转移性收入。四是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耕地、宅基地和集体用地的确权登记颁证工作进度,释放农村资源要素活力,盘活农村资本,增加财产性净收入。

  ( 顿吉,西藏自治区农牧厅党组成员、副厅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