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背景下西藏边境旅游发展的战略选择*

时间:2016-07-07 | 来源:西藏在线 | 作者:(中国)图登克珠、徐宁

  摘要:2013年习总书记提出了: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即“一带一路”。西藏自治区党委政府十届人大三次会议上提出:加快建设南亚大通道,积极对接“一带一路”和孟中印缅经济走廊,推动环喜马拉雅经济合作带建设。西藏是我国重要的西南门户,也是我国通往南亚的重要通道。因此,边境地区发展旅游业,将有效的促进西藏对接“一带一路”和孟中印缅经济走廊,推动环喜马拉雅经济合作带建设,这符合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发展路子,也有助于推动西藏社会经济的发展。调研组通过对日喀则市和阿里地区的相关边境口岸实地调研,分析了西藏边境地区发展旅游业的机遇和优势,同时也分析了发展边境旅游拟解决的关键性问题。本文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提出了西藏发展边境旅游的战略选择。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西藏旅游业的迅速发展,旅游业已经成为西藏实现“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发展路子”的战略支柱产业之一。国家、自治区政府积极扶持西藏边境口岸发展,在国家层面:2013年9月和10月习总书记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时提出了: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即“一带一路”[1];2015年3月28日,国家发改委、外交部、商务部经国务院授权联合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中指出,推进西藏与尼泊尔等国家边境贸易和旅游文化合作[2];2015年8月24日至25日,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李克强总理提出“建设好重要世界旅游目的地,加强对南亚地区的开放力度。”[3];西藏自治区层面:2015年西藏自治区党委政府提出:加快建设南亚大通道,积极对接“一带一路”和孟中印缅经济走廊,推动环喜马拉雅经济合作带建设[4];“十三五”期间,西藏将紧紧抓住国家建设“一带一路”和构建沿边地区开发开放“三圈三带”新格局的战略机遇,发挥西藏区位优势,全方位对内对外开放,建设面向南亚开放的重要通道,加快形成开放型经济体制。国家和自治区党委政府积极支持西藏旅游业的发展,高度重视西藏边境口岸的建设,积极支持边境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为西藏边境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为西藏边境旅游发展奠定了有力的基础,尤其是在边贸的带动下,边境旅游成为边境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亮点。因此,边境旅游的发展已成为西藏自治区旅游业的重大课题之

一。

  二、西藏边境旅游发展的机遇及优势

  (一)基于世界旅游目的地和环喜马拉雅山经济合作圈建设,边境旅游具备了快速发展的动力

  2015年1月19日,西藏自治区召开十届人大三次会议提出,“2015年我们将全力打造‘五位一体’的世界文化旅游目的地”,打造环喜马拉雅经济合作圈。2015年8月24日至25日,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李克强总理提出“建设好重要世界旅游目的地,加强对南亚地区的开放力度。”[5]我国着力加快建设中国-南亚大通道,自治区党委政府也在十届人大三次会议上提出对接“一带一路”和孟中印缅经济走廊,推动环喜马拉雅经济合作带建设,促进边境贸易发展,构建对内对外开放型经济新格局。世界旅游目的地和喜马拉雅经济合作圈建设,为边境旅游带来了发展动力。

  (二)基于边境旅游资源,边境旅游具备快速发展的潜力

  西藏边境地区是我国世界级顶级旅游资源的富集区,人文价值和旅游观光价值巨大,因此独特的地理区位造就了独特的旅游资源。目前拥有珠穆朗玛峰、希夏邦马峰、洛子峰等世界级高峰,冈仁波齐峰和玛旁雍错“神山圣湖”,跨国际湖泊班公湖、喜马拉雅六条沟(樟木沟、吉隆沟、嘎玛沟等)等自然景区,扎达土林-古格王朝遗址、扎什伦布寺、德庆格桑颇章、宗山抗英遗址、帕拉庄园、夏鲁寺、萨迦寺等名胜古迹,日喀则市、江孜县2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加之西藏高原特有的民族风情,发展旅游业的条件得天独厚。

  (三)基于边境特殊的地理区位,边境旅游具备快速发展的独特优势

  西藏有独特的地理优势,与印度、尼泊尔、不丹等南亚国家和地区接壤,是我国通往南亚的重要的门户。2014年拉日铁路的通车进一步促进中尼及中国-南亚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的流动,滇藏铁路、新藏铁路、川藏铁路(拉林铁路段)目前正处于规划建设中,中巴铁路线也处于规划建设中,根据规划高原铁路网正在形成,铁路线将延伸至樟木口岸、吉隆口岸、亚东樟木口岸,进一步对接南亚,届时西藏樟木口岸、吉隆口岸等将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南亚大通道,实现中国-南亚区域内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自由来往。边境地区旅游业的发展,为对接我国“一带一路”和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奠定了基础,将为推动环喜马拉雅经济合作圈注入新血液,成为我国通往南亚次大陆核心区域。同时中国与南亚国家边境旅游发展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因此,边境旅游发展具备了快速发展的独特优势。

  三、西藏边境旅游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经调研组对日喀则市和阿里地区相关边境口岸实地调研,边境地区若要发展边境旅游需要解决以下系列的问题。

  (一)着力扩大口岸对外开放力度

  西藏地处我国西南边陲,是我国重要的安全战略屏障,因此出于国家安全考虑,西藏的一些地方尚未对外开放,西藏边境口岸地区也面临此问题。近年来西藏利用西部大开发的发展机遇,实现对内外开放的五个转变。但是,在西藏74个县(区、市)中对外开放的只有20多个,而且有的县(区、市)还只是部分开放。对外开放区域的面积不足全区总面积的10%[6]。西藏对海外游客的开放的县(区、市)只有5个,虽然取消了5人以上必须组团入藏,但终须获得入藏许可证方可入藏。同时国内游客在前往边境地区需要出示边境管理证才能到指定的边境地区旅游,而且路上边检繁琐,手续较多。边境地区旅游受到现行开放政策的制约,使得当前边境地区旅游基本上处于国际旅游市场小型化的发展趋势。

  (二)着力解决口岸基础设施问题

  基础设施是旅游目的地的建设的主要支撑,基础设施也是一个城镇发展的基础。边境地区发展旅游业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解决基础设施问题:

  1.旅游交通运输设施。目前,边境地区依托拉日铁路和日喀则机场、阿里昆莎机场,基本上实现航空、铁路和公路一体化现代交通体系。但进入边境地区有两条可选之路,一条是乘坐拉日铁路到日喀则,次日乘坐大巴前往各口岸,经口岸(樟木)出关;一条是有拉萨直接乘坐大巴前往各口岸,在经口岸(樟木)出境。由此来看拉萨-日喀则-口岸的交通主要以公路为主,但是由于受到自然条件的影响,某些路段常会收出现封路的现象,严重影响了游客的旅行日程和旅行带来的身体及心理的感觉。普兰县神山圣湖到札达县一路土林景观,甚是奇特,但由于噶尔县门士乡到札达县的道路相对老化,且没有合理的规划建设,使得普兰至札达一带景区更加分散。

  2.旅游接待宾馆设施。一个地区旅游接待宾馆及床位数量,是旅游目的地接待容量的关键门槛,星级旅游宾馆的数量也代表着该地区旅游业发展的程度。边境城镇基本上有能满足游客的住宿需求,但到了旺季,就会出现宾馆爆满,价格抬升,影响了当地旅游形象,也制约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3.旅游路途中的休憩节点。拉萨或日喀则(阿里地区)到达各口岸目的地或景点之间的旅游路途较长,缺少休憩节点,包括旅游集散点。

  4.旅游夜间娱乐环境设施。夜间娱乐休闲,是游线组合中非常重要的要素,也是旅游目的地吸引力的重要方面[7]。目前对于远离大型城市的边境口岸城镇而言,夜间游客活动的区域是非常有限的,其娱乐方式与内地或者拉萨无异,没有体现出边境地区特有的民俗风情。

  5.旅游餐饮购物环境设施。各口岸基本上具有城镇的雏形,旅游餐饮购物环境设施相对也建立起来,但是不健全。政府有必要通过规划,引导餐饮与购物走向集约化、特色化、休憩化的发展方面。[8]在口岸地区实现商业购物街区化,进一步打造口岸景点之间集散节点休憩环境,深度挖掘口岸地区特色民俗文化,是旅游目的地从观光型走向休闲度假型最重要的步骤。[9]

  6.市政环境设施。边境城镇基本上已经形成了金融系统、通信系统、市政环境等,但还需进一步升级。金融系统不完善,在樟木镇尼泊尔货币的兑换均集中在城镇居民手中,汇率相对较稳定1元人民币≈17元尼币;在亚东口岸的仁青岗边贸市场商户手中囤积大量的印度纸币(约有2000多万),由于没有合理的外汇结算机构,严重打击了当地商人的投资热情和阻碍了边贸互市的发展。通信系统营业店较为零散,规模较小,发展与人口成反比,跟不上需求;市政环境发展缓慢,基础较弱,道路排水系统能力有限。

  (三)着力解决跨境旅游资源整合问题

  边境地区资源丰富且分散,希夏邦马峰屹立于西藏聂拉木境内,也是唯一一座坐落在中国境内8,000米以上的世界级高峰。喜马拉雅六沟,风景优美,气候宜人,边境地区民族文化(尤以夏尔巴民族)在喜马拉雅山山麓独放光芒。印度、尼泊尔、不丹等国旅游资源丰富多彩,与我国境内资源及文化形成了优势互补,但是缺少跨国开发旅游资源的合作机制,缺少资源整合的有效方案,致使单打独斗,没有形成区域性资源发展力量,也不能形成强有力的区域及国际竞争力。

  四、西藏边境旅游发展的战略选择

  在“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区应对南亚开放、构建南亚开放大通道,以边境旅游发展为突破口,着手确定边境旅游发展目标,制定发展策略,形成精准、高效、有限的开放战略格局,壮大西藏整体综合竞争实力。

  (一)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力度,增强市场驾驭能力和供给能力

  积极落实“一带一路”和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的优惠政策,给予日喀则适当的政策倾斜,着力提升的开放能力,加大经济开发和开放力度,扩大对外交流,尤其是对南亚地区交流,着力将吉隆口岸等打造成为西藏通往南亚的重要通道;规划“一带一路”和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的经济技术开发区域,编制《西藏自治区边境旅游发展战略规划》,积极制定边境旅游发展的相关优惠政策,加大边境旅游财政转移力度,增加政府资金投入力度,最大限度地简化旅游手续,加快边境旅游景区的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规范边境旅游市场,增强日喀则对南亚市场开放进程和南亚市场供给能力,加强对市场的驾驭能力,科学认识市场规律和分析把握当前市场形势,大力开拓出入境旅游市场,积极引导和扩大旅游消费,进一步提升跨境旅游的国际竞争力。

  (二)健全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旅游公共管理服务质量

  以青藏铁路和拉日铁路为基础,积极规划滇藏铁路、川藏铁路、新藏铁路的建设,实现以拉萨为核心的高原铁路网建设,辐射全高原;延伸铁路基础建设至樟木口岸、吉隆口岸、亚东口岸等,打造中国-南亚铁路大通道,实现人力流、物力流、资金流、信息流在“跨境区域”内自由流动;根据赴中尼边境地区客源的不同情况,加大政府对市政、旅游景点等投入力度,坚持引进资本、吸纳内资和自筹资金相结合,增加口岸边境地区旅游服务接待设施,完善旅游服务的软硬件,提高旅游服务设施设备的档次,以满足目标游客的消费需求。进一步完善旅游行业协会,建立边境旅游协会,加强对边境地区旅游的监管,提升旅游服务意识,进一步提升边境地区旅游服务能力和水平,维护西藏良好的旅游目的地形象。

  (三)以珠峰旅游文化节为契机,建立政府间跨境旅游合作

  基于“一带一路”和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的发展,积极主动争取中尼双方政府之间开展相关合作,打造新时期的中国-南亚丝绸之路西藏路线,带动双边经贸及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实现双赢及多赢。依托珠穆朗玛峰国家公园,探索建立“中尼国际旅游合作试验区”,将珠穆朗玛峰国家公园打造成为中尼边境上的“珠穆朗玛峰国际公园”,不断拓宽中尼国际旅游合作区域;借助扩大印度香客朝圣的契机,谋划建设冈仁波齐国际旅游合作区,通过香客朝圣给印度民众让利,以香客带动边境旅游和贸易;利用喜玛拉雅经济合作带地理优势,把吉隆镇打造成为中尼及中国-南亚贸易“自由贸易示范区”,设立“中尼跨境经济合作区”,加大对吉隆、樟木、等口岸震后建设,加紧吉隆口岸震后恢复功能,积极申请赋予吉隆口岸为允许第三方人员出入的国际性便利口岸,恢复西藏通向南亚重要通道的昔日辉煌,以吉隆口岸为发展重点,进一步扩大中尼经贸等合作领域,带动中国—南亚区域合作联盟腾飞式发展。

  参考资料:

  [1]陆静,李发鑫,熊燕舞.东西方交融的物流传奇[J]运输经理世界(上半月),2014年5期P44—P45

  [2]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经国务院授权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N].人民日报,2015年3月29日第04版

  [3-5]习近平在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强调依法治藏富民兴藏长期建藏 加快西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步伐[N].西藏日报,2015年8月26日第001版

  [4]洛桑江村.西藏自治区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R].拉萨,2015 年1月18日http://www.tibet.cn/news/index/xinwenfbh/201503/t20150307_2381207.htm 

  [6]西藏中国青年旅社网.西藏的优势与潜力http://www.eyjq.com/ZXC20075866766708/3042.aspx 

  [7]彭平波.洞庭湖湿地生态旅游现状及发展战略[J].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第6期P 34-37

  [8]秦合岗.民族性旅游文化开发问题分析[J].中外企业文化(下旬刊),2014年第4期 P122,124

  [9]鲁小波 陈晓颖 马斌斌.锦州旅游业深入发展的条件与对策分析[J].决策咨询,2015年第1期P71-74,80

  图登克珠,西藏大学科研处

  徐宁,西藏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