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藏学研究成果显著 仍需提升国际话语权

时间:2016-07-08 | 来源:环球资讯广播 | 作者:任杰

  2016·中国西藏发展论坛”7月7日至8日在西藏拉萨举行。

  

卢森堡学者艾廷格向记者展示他的西藏专著

  艾廷格的专著中引用了丰富的历史图片

  受邀参会的60多位外国人士中,64岁的艾廷格是少数出版过西藏问题专著的人之一。

  艾廷格是卢森堡的一位退休高中教师。2014和2015年,他用德语写作了两本有关西藏的著作——《西藏自由吗?——还原喇嘛教统治下的国家、社会和意识形态》以及《围绕西藏的斗争——国际冲突的历史、背景和前景》。他的书被译成意大利语、法语等文字,中文版也有望在今年面世。

  艾廷格称自己对中国充满友好感情。谈到写作西藏专著的原因,他告诉记者,2008年一些西方国家抵制北京奥运圣火传递,以及拉萨“3·14”事件后西方舆论对于中国西藏政策“一边倒”的肆意抹黑,让他充满反感。他认为,有必要向西方人客观、全面地讲述西藏面貌。

  回忆起创作过程时,他说:“我全面地搜集外国人对西藏问题的关注点,试图向读者展示出历史真相。那个时候,我还没有条件和机会访问西藏。我于是广泛地阅读文献,这方面的书籍确实很多,当然宣传色彩很浓的书籍也不少,我也读了。在19世纪中期之前,一些西方人访问西藏后记录了信息,后来者也陆续出了这样的作品。这也是我写作参考的材料。”

  艾廷格的书籍面世后,在西方读者中引起了一定共鸣,也让人们关注到藏学本身。

  

参加本次中国西藏发展论坛的国内外人士参观西藏大学藏文古籍保护成果

  从学术层面上看,藏学是关于西藏社会、历史、文化、宗教等问题的综合性学术范畴,时间跨度从古代延伸至现当代。通常认为,匈牙利人乔玛在19世纪30年代提出了藏学概念。近代以来,出于各种目的深入西藏的西方传教士、探险家和殖民者中,不乏有对藏族语言文化和宗教习俗有精深研究者。藏学在西方生根发芽,逐渐成为一门“显学”。1959年,达赖集团叛逃后,带走了一批藏文典籍资料,也在客观上刺激了国际藏学研究发展。

  “在西方社会,有藏独势力的影响,西方也存在像民权、人权、宗教这样的偏见,有偏见的研究在西方比较普遍。还有一些学者试图客观研究中国和西藏,但是来的几次不多,有的甚至没有来过西藏,资料方面也受到很大局限,有很多不到位的地方。还有一些人有机会到西藏来,对西藏也有兴趣,所做的研究比较客观,但这样的人相对较少。”在中国社科院中国边疆研究所所长邢广程看来,受到各种因素影响,现当代外国学者或作家写作西藏专著,很难避免某些局限。

  相比国外,中国是“藏学故乡”,开展相关研究有独特优势。以中国藏学研究中心为代表的智库机构不断发展壮大,涌现了一批有影响力的成果。比如,西藏大学对藏文古籍进行的搜集、整理和信息化工作就获得了广泛赞誉。

  西藏大学藏文古籍研究所所长西热桑布不久前赴欧洲参加了藏学国际学术会议。对于国内藏学研究现状,这位藏族学者发表了看法:“以前,藏学是西方人‘管控’的,如果藏族或者中国人拿不到话语权,是很可悲的事情。近年来,国家对藏学研究的投入很大。从我们的角度说,对藏文古文献的研究在国际藏学界是处于领先地位的,像吐蕃时期的文献以及各种典籍版本的研究,是处在整个藏学领域前端的。”

  不过,国内学者也坦率指出,中国藏学研究的国际话语权仍有待提升。中国社科院中国边疆研究所所长邢广程认为,中国藏学界需要在国际学术舞台上多发声,“只要是学术上问题,有偏见没有关系。我们可以通过学术交流对话,改变他们的观点。只有走这条路,中国藏学研究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才能逐步提升。”

  邢广程还指出,藏学研究需要培养大家,“既要有渊博知识,对西藏历史和现实问题十分了解,语言也要特别好。这样的人才培养并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