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铁路:唐古拉的铁色绝唱

时间:2016-06-21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原标题:纪念青藏铁路通车十周年:唐古拉的铁色绝唱

  

  中铁十七局承建世界铁路海拔最高点唐古拉山最高点线路,图为纪念碑 周福荣 摄

  中铁十七局(原铁道兵第七师)参建青藏铁路二期工程剪影

  “是谁带来远古的呼唤,是谁留下了千年的祈盼”。新世纪之初,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修建青藏铁路二期工程的重大战略决策。在青海、西藏修建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冻土铁路,这是人类铁路建设史上前所未有的壮举。2001年6月29日,青藏铁路二期工程格(尔木)拉(萨)段开工,开工典礼在格尔木和拉萨同时举行,距一期工程铺轨到格尔木相隔了22年。二期工程比一期工程多了近300公里,建设难度之高是一期不可比拟的。二期工程由中国铁建的近十几家公司承建,共投入24000名人员,他们发扬铁道兵精神,6年时间建成通车,打破了西方媒体“青藏铁路根本过不了风火山”的预言,用意志和智慧创造出可与长城媲美的人间奇迹。

  “唐古拉”是蒙语,意为“雄鹰飞不过的高山”。传说当年成吉思汗,率领大军想取道青藏高原,进入南亚次大陆,被唐古拉山挡住了前进的道路,高寒缺氧和恶劣的气候,致使人马大批死亡。一向所向披靡的成吉思汗,只得望山兴叹,败退而走。“来到唐古拉,伸手把天抓。”青藏铁路二期工程穿过可可西里荒原,越过沱沱河,逐渐挺拔,扶摇直上,直插云霄。所谓天路,即指这一段。

  中铁十七局被人们誉为“青藏铁路建设功臣”,她的前身是铁道兵第七师,在青藏铁路一期工程西宁至格尔木段建设中,他们担负连湖至格尔木286公里的筑路任务,官兵们走大漠,穿盐湖,历尽千辛万苦,把火车提前开进格尔木。在青藏铁路二期工程格尔木至拉萨段施工中,他们再次担当重任,承建土建工程17标段施工任务。中铁十七局青藏铁路指挥部担负的17标段位于唐古拉山越岭地段的多年冻土无人区,平均海拔4900米,线路最高点海拔5072米,这是全线海拔最高、条件最艰苦、施工难度最大的线路,高原冻土施工、高原生理、环境保护三大世界性技术难题突出。工程任务主要有38.571公里铁路正线和布强格至安多131公里施工道路工程。在这远离公路的无人区,地狱般的恶劣环境,却有个诗意的名:天堂谷。指挥部设在唐古拉兵站旁,海拔5030米,是全线最高的集团公司指挥部。青藏铁路二期工程的平均海拔高度比一期工程高出近2000米,而唐古拉山越岭地段又比全线平均海拔高出近1000米,比一期工程要艰难十倍、危险十倍。为了建设西藏人民幸福路的共同目标,中铁十七局在世界海拔最高、氧气最少、原本无人的地方,尊重科学,以人为本,全力攻坚,确保了青藏铁路如期穿越唐古拉山,刷新了世界铁路的最高点记录,牵引钢铁巨龙入藏。项目被授予“共青团中央青年文明号”荣誉称号。

  

  青藏铁路 杨春杰 摄

  唐古拉山上的“生命绿岛”

  唐古拉山被称为是高原上的“高原”。在青藏铁路职工中流传着这样一句顺口溜:“到了唐古拉,死神把手拉。”青藏铁路唐古拉山越岭地段全长137公里,这里高寒缺氧,空气含氧量不足内地的一半,最低气温达摄氏零下40多度,远离青藏公路,湿地遍布,荒无人烟,是高原肺水肿、脑水肿等高原病的高发区,被称为“生命禁区”。有关科研人员曾在唐古拉山上做过一个试验,人别说干活,就是坐在那儿不动,就如同在上海扛100斤东西走路所消耗的体力一样。在那里,连洗头洗澡这些平常小事都是大难题,因为洗头洗澡容易引起感冒,感冒又容易引发危及生命的肺水肿和脑水肿。

  青藏铁路建设之初,中铁十七局职工带了几只鸡、狗和猪到唐古拉山工地,开始鸡鸣狗叫猪哼哼,可是随着海拔的升高它们都变得无精打采了,上到唐古拉山后的第一天鸡死,第三天狗亡,第五天猪毙命。开膛破肚,这些动物的内脏都因严重缺氧变成了紫黑色。在高原,连施工机械的功能也因缺氧而下降40%左右。在海拔5000多米的唐古拉山地区,车也需要吸氧。青藏铁路工地有一辆道奇车,司机每天要用氧气瓶对着卡车的空气滤清器喷氧,才能发动起来。这里的气温太低了,一个施工单位的鸡蛋忘了放在冰箱里,炊事员拿起鸡蛋就往碗上磕,鸡蛋没破,碗却碎成了两半。

  在唐古拉山施工,不仅是人与自然的决战、精神和勇气的决战,更是医疗卫生和后勤保障的决战,如果没有这些做坚强的后盾和保障,施工任务就难以完成,铁路就难以通过唐古拉山。二期工程建设中,情况已不同一期,而是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以科技创新的指导思想、理念来建设,千方百计要解决这几个难题,这是一个质的变化。为确保各项保障工作走在前列,2001年开工典礼时,中铁十七局首先检查后勤保障系统、医疗系统、饮食系统、氧气供应,把这些事弄明白并采取切实举措后,再上队伍。同时,解决好轮换制。他们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建设青藏铁路要“以人为本,保障先行”和“生存重于施工”的指示精神,提出:“要奋斗不要牺牲;上多少人,带回去多少人,一个都不能少。”坚持“先生存,后生产”的原则,认真贯彻“人不丢,不丢人”的方针。

  面对预防和救治高原病、急性创伤病等难度进一步增大,为确保建设者能够“站得住,打得稳”,集团公司以人为本,强化卫生保障工作,建立健全工地三级医疗卫生保障体系,做到集团公司指挥部建立有医疗设施完善、科室门类齐全的中心医院,每个参建公司项目部都设有工地医院或卫生所。同时,他们还在格尔木联系有定点医院,为方便职工下山看病,开辟了医疗绿色通道。针对唐古拉山空气稀薄,缺氧严重,集团公司指挥部在工地建起被职工称为“生命绿岛”的高压氧舱和大型制氧站,保证每位参加施工的人员每天都能吸到氧气。购置了600个氧气瓶、心脏除颤起博仪、急救呼吸机、高原型救护车等医疗设施,配发各种预防高原病药物和营养品,并实行医生夜间值班巡视制度,严格落实工前、工中、工后的体检制度和替换制度。购置了先进设备,采用高机械化作业,尽量减少劳力,有力保障了参建者身体健康。在唐古拉山越岭地段施工四年中,中铁十七局先后救治病人3000多人次,抢救肺水肿、脑水肿危重病人100多例,无一例发生意外,没有一名职工因高原病而死亡,创造了高原医疗中一个个奇迹。

  “青年突击队”中聚集着许多从内地调来的大学生和工程技术人员。他们刚到工地时,由于不适应缺氧、寒冷、干旱等艰苦的自然环境,造成许多人消化功能和内分泌功能紊乱,根本吃不下饭。一时间,大家情绪很低落。为此,项目部负责人提出了“共产党员带头吃饭”的口号,并鼓励大家,要以平和心态对待高原反应,慢慢自我调整。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与适应,大家果然都进入了良好工作状态。

  在生命禁区施工,靠打人海战术不行,必须打科技之战,打现代装备之战,尽可能地发挥机械化突击攻坚作用,最大限度地降低职工劳动强度。他们购买了国内一流的集路基、桥涵施工为一体的专用大型机械设备和大吨位运输车辆等,使机械化作业规模达到80%以上。桥涵基础开挖,人工活要多些,体力消耗较大。配合施工的机械司机,尽可能的减少人工作业量,既加快了工程进度,又大大降低了职工劳动强度,使大家真切地感受到了机械化作业的优越性。混凝土施工捣固,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技术活,且作业时间长,体力消耗大。每遇此时,准能看到有给递水的,有拿着毛巾给擦汗的,有的就将氧气瓶搬到桥墩上,让振捣工吸几口氧,以补充体力。

  一期和二期工程是截然不同的两个时代建设青藏铁路,效果也是不一样的。一期工程施工中,铁七师牺牲了108名官兵。二期工程中,建设者大部分都来自内地,可是并没有出现重大的人员伤亡。原因就是施工条件却有了天壤之别。从路基到铺轨,全部实现了机械化,既省事,工程质量还可靠。工地上甚至看不到人,很冷清。不知不觉中,路基铺就,悄悄伸进雪山深处。大型机械设备和先进施工技术帮助他们一鼓作气穿越了唐古拉山。另外,医疗设备很充分,各方面条件和一期比,有很大的改变,青藏一期建设时困扰他们的“高原病”被成功克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