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预报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主编信箱
首页 > 专题荟萃 > 2014年 > 第四届西藏发展论坛 > 议题三 西藏的生态与环境保护

西藏环境保护和建设的真实成就

时间:2014-08-08 | 来源: | 作者:

  西藏环境保护和建设的真实成就

  (意大利)阿莱桑德拉•斯帕莱塔

  近几年来,中国在保护西藏环境方面不遗余力。然而西藏面临的环境挑战引发了人们对于经济发展导致环境恶化的热议。这场热议暴露出人们对于提高西藏生态环境缺乏一定信息和了解。事实上,中国政府历来重视西藏的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人民日报》称,“中国政府为加强西藏的生态改善和环境保护工作,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提高少数民族生活质量,做出了巨大的努力”。“半个世纪以来,西藏的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作为西藏现代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卓越的成就,与当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交相辉映。回顾西藏在生态改善和环境保护方面所取得的进步,展示该项工作的现状以及设想该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前景,将有助于纠正一部分人对西藏环境问题的误解,并提高他们对西藏的了解”。

  2013年3月10日,国务院发布了题为“西藏生态改善和环境保护”的白皮书。同其他由国外媒体和民间组织发布的具有误导性的非官方新闻相比,该官方文件被视为了解“世界屋脊”的重要来源。一方面,宣传有关西藏发展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的正确信息和知识,对于中国政府而言颇为关键;另一方面,中国了解有关西藏环境与发展的热议话题,有助于中外专家有根有据地应对这一敏感话题。

  “西藏对于中国和世界而言都极为重要。其重要性不仅在于水文地质资源,而且在于文化传统。我认为中国政府须进一步重视水文地质活动对文化环境的影响”,罗马大学(意大利)东方宗教研究院多娜泰拉•罗西教授(Donatella Rossi)称。

  中国政府对青藏高原尤为重视,这不足为奇;中国西藏自治区位于青藏高原的主要区域。青藏高原又称“世界屋脊”和“地球第三极”,一些例如高纬度、独特地理特征、多样野生动植物、水、矿物资源等特质使得西藏成为南亚及东南亚地区的“河流之源”以及“生态源泉”。此外,《人民日报》还强调,它是中国乃至整个东半球气候的“发源地”和“调节区”。因此西藏任何的生态变化都将对全球气候造成巨大影响。

  2009年中国已计划向西藏环境保护工程投入150亿元资金,包括为阻止“世界屋脊”受沙漠侵蚀而实行的措施 。虽然接受了绿色基金的援助,青藏高原依旧遭受土壤侵蚀、永久冻土融化、冰川消逝、草地退化以及生物多样性减少的威胁。外媒及民间组织称,西藏环境面临的挑战源于日益增加的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

  本论文提供了外媒关于西藏的不确定性论断及数据,并将其与中国政府官方结论进行比较,后者的主要目标为宣传对西藏的正确认识,这片土地对西方而言依旧充满神秘。

  气候变化。自1961年以来,西藏每十年气候上升0.32C。国际科学家称,如此快速上升的气温导致了“第三极”的冰雪融化速度超过中国任何其他地方。西藏自然环境保护网,即西藏流亡组织设立的民间团体,曾发出预言警示,宣称至2035年西藏80%的冰川将消融殆尽。本文将该误导性信息同中国政府发布的正确信息进行对比。

  人类活动。“由于占中国主要人口的汉族人迁入”,西藏人口同期增长了两倍(《卫报》)。

  显而易见,中国各地面临严重的环境挑战,西藏也难以置身事外。政府实行了新生态保护计划,投入资金种植森林防护带,以保护植被抗击大风,推广清洁能源的使用,保护草地、树木和湿地,保护濒危动物。此外,国家“十二五”计划提到,西藏必将成为矿业中心和水力引擎。部分环境专家在《大西洋月刊》中称,“截至2020年,水力发电的发展重心将移至西藏的河流区域”,中国水电工程顾问集团总经理晏志勇在2011年接受新能源网(Newenergy.org)采访时说道。“西藏绝大多数的水力发电运送至全国,解决各地能源需求,”他补充道,同时强调中国20%的水电来自西藏。

  一些国际专家认为采矿对环境的影响众所周知,但水力发电的影响却相对较小。发展水电的部分原因是为了实现中国2020年非矿物燃料占能源供给15%的目标。然而,这不仅带来地质威胁,对中国西南地区尤甚,而且导致施工地区环境恶化,人口迁移问题以及其他不甚明显的环境问题。“水力发电有时与导致严重环境污染的产业,例如采矿业,相生相伴,并成为它们的廉价能源供给,”北京公众与环境事务研究中心主任马俊在其2009年发表的名为“过度发展水电无助于减少碳排放量”一文中写道。诚然,西藏自治区及更广阔的西藏地区的环境已受到很大影响。

  国际专家尤其担忧增加的采矿活动对西藏环境产生的影响。四月初,《南方周末》收到了几张卫星图片。《纽约时报》对这一事件进行了报道。图片显示3月19日西藏采矿区域出现的致命塌方——虽标签为自然灾害——但或许与不恰当和非法操作有关。然而,正如《大西洋月刊》所暗示的那样,《南方周末》并未对此刨根问底,而是认为谈论这一敏感话题证据尚且不足,尽管部分中外专家持相反意见。“毫无疑问塌方是由金矿采掘过程中胡乱堆积矿物废品导致的”,矿业安全、健康与环境专家杰克•斯派德罗(Jack Spadaro)在仔细观察2010和2012年两张卫星图像后得出了这一结论,这两张照片来自于哥伦比亚大学现代西藏研究中心主任罗比•班奈特(Robbie Barnett)。“根据现有信息和卫星图像,显而易见此次事件与采矿活动相关,而非所谓专家声称的单纯的‘自然灾害’”,中国西部一位姓杨的地质专家说道。

  唯有当中国学会应对变化,中国梦方可实现。赵斌(Zhao Bin)在《南华早报》中发表文章对实现这一共同目标所面临的挑战进行了分析 。“对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中国梦”这一愿景的分析已数不甚数。有一点清晰可见:那就是努力实现这一梦想是我们共同的追求”,他写道。“从现代管理理论的角度而言,梦想实现的过程归为变化管理一类。确定参与者和相关环境能更好地预见即将到来的变化”。谈到西藏,我认为中国政府必须辨别出重要的敏感问题,这些问题易受他国的操纵以及政治因素影响下不同公众意见的控制。由中国中央政府掌控和宣传的正确的信息将截断不实信息的源头,譬如文中所举实例。

  《大西洋月刊》坚称“热点话题”的出现源于这样一条论断,即西藏环境问题总局限于环境保护和经济增长两者选择之间。比如,人们常坚信“发展水电的部分原因是为了实现中国2020年非矿物燃料占能源供给15%的目标 ”。然而,国际专家认为,这不仅带来地质威胁,尤其对于中国西南地区而言,而且导致施工地区环境恶化,人口迁移问题以及其他不甚明显的环境问题。“水力发电有时与导致严重环境污染的产业,例如采矿业,相生相伴,并成为它们的廉价能源供给,”北京公众与环境事务研究中心主任马俊在其2009年发表的名为“过度发展水电无助于减少碳排放量”一文中写道 。诚然,西藏自治区及更广阔的西藏地区的环境已受到很大影响。

  在众多与环保相关的主要附属问题中,我们也不应忘记法律法规明显不足(即便经过激烈抗争,项目的执行仍疑虑重重;无切实的法规和公众监管,即便有执照也不可信)。民众的心态思想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一些人认为“鉴于西藏的唯一优势是原始环境,生态旅游和类似拉萨啤酒的生态产品能够促进其发展”。许多西藏面临的环境问题也同样出现在中国其他各地,与其说是政治问题,不如说是普遍问题。

  “在西藏,环境问题总是政治化,并以维稳问题处理,”引自《大西洋月刊》一位西藏自治区学者卓界(Droje),尽管他赞同将环境问题放在更广阔背景下考虑的重要性。“不同的党派,包括中国政府和海外“人权”倡议者,总是将西藏问题政治化,使得真正的环境问题难以触及,”中国西部民间环境组织成员高某说道。

  中国政府正在有效解决西藏人民的需求,他们宣扬所有利于人民的事物,推进西藏的事业发展,因为他们有同样的需求:清洁的空气,干净的水源和基本的权利 。

  近来中国社科院发表了一篇题为“理性解读西藏形象”的论文,指出对众多专家而言,西方国家对于西藏的认知与西藏的真实情况相差甚远 。除1904年英国侵占西藏之外,西方并无机会了解西藏。相反,这些国家开始将西藏神秘化,将其视作一片蛮荒之地,却创造了一个“香格里拉”的神话。这一过程更真实地体现在西方文学中,尤其是英国小说《消失的地平线》以及罗桑•伦巴(Lobsang Rampa)的小说《第三只眼》中。《第三只眼》是一本讲述一位年轻男子成为一名医生喇嘛的自传小说。“然而,即便他的小说描绘的是西藏生活,小说也充斥着英国色彩,作者本人既未探访过西藏,也丝毫不懂藏语。因此,正如中国社科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成员陈志刚(Chen Zhigang)所言,西方人并不爱真实的西藏,他们只爱自我意识中的西藏。有些人为该地区的公共秩序或地处中国边缘所造成的落后担忧不已。”不过一旦他们踏入西藏,就会发现“同过去相比,那是一片阳光普照,发展势头良好的土地”。近年来,西藏已成为旅行者心中的“圣地”,这为该地区的经济增长、政治进步、文化繁荣、社会和谐及环境保护提供了保障,但他们也应了解这片土地的历史和社会发展历程。部分专家建议,西藏应思索如何在旅游业发展中利用人力资源和自然景观。

  事实上,近年来西藏已成为旅行者心中的“圣地”。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已是西藏经济的坚实基础。《人民日报》称其发展得益于全面的交通网,政府的优惠政策,大力的宣传,最重要的是西藏当地人民的奉献与支持 。据官方数据统计,2010年入藏旅游者达685万人,旅游收入达71.4亿人民币。2012年旅游人数创历史新高,达1100万人,旅游收入达132亿元人民币(约合21亿美元)。根据2013年1月24日拉萨举行的两会(西藏人民代表大会和西藏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发布的信息,在此基础上,西藏未来五年每年的游客量有望达到2000万。旅游业收入的增长为当地农民和牧人提供了机遇。西藏自治区常务副主席、人大代表吴英杰在2013年3月的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和政治协商会议中谈到,“西藏愿意牺牲经济发展的速度,以保护生态环境”。吴英杰的决心表明了两点:一、西藏经济保持良好发展势头;二、环境保护作为全球性问题同样存在于西藏。当地政府正在寻求最有效的途径解决环境问题,并取得了很大进展。在十二五计划(2010-2015)的关键期,西藏当地政府采纳平衡的发展模式。2012年西藏的国民生产总值超过700亿人民币(约合113亿美元),年均增长率为12%。

  据官方数据分析,近年来西藏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文化繁荣、社会和谐以及环境保护方面获得取了明显的进步。西藏保存完好的传统文化在维持市场潜力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大量游客前来体验传统西藏节日,如藏历水蛇年(西藏新年)和萨嘎达瓦节。

  然而,西藏并不仅仅重视经济发展。西藏自治区常务副主席、人大代表吴英杰在2013年3月的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和政治协商会议中称,西藏自治区拥有繁杂的地貌和多样的自然环境,其生态环境对中国乃至世界生态平衡和资源保护都至关重要。如今,在中国政府的关怀下,大量资金投入到了西藏的环境保护中。西藏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计划已经执行。因此,预计2008至2030年环境保护总投入将达到155亿人民币(约合25亿美元)。伴随着迅猛的经济增长,西藏的环境保护问题逐渐引发国际社会的忧虑。一些媒体断言西藏的经济发展不惜以环境为代价。他们声称过去几年内西藏环境恶化源于无节制的开采和不科学发展模式。然而,这一切并不属实。总而言之,西藏的环境在过去几十年中得到了妥善保护。如果你跟随我们探寻环境的变化轨迹,你便会发现西藏在环境保护方面取得的卓越成就。野生动植物数量增加了。空气质量极佳,能与南极相媲美。譬如太阳能和沼气能等清洁能源已广泛使用,为人们提供便利的生活服务。

  中国社科院发表的另一篇题为“西藏环境保护和建设的真实成就”一文中指出 ,达赖喇嘛集团曾在很多场合表示,西藏环境已受到中国政府刻意的破坏和严重的损害。该文作者多年来亲身参与和从事一些环保项目,“我目睹了政府关心西藏并为西藏的环境保护活动投资,各级地方政府也采取种种措施,保护该地区的环境”。早在1951年,中央政府在西藏组建了一个“西藏自治区行政委员会工作组”和一系列开发项目,以此提高外界对西藏环境的科学认识,1958年“中国科学院西藏调查小组”成立。自此以后,西藏的资源评估和环境的保护和建设走上了科学的道路,为环境保护奠定了基础。70年代以来,中国政府开始颁布和实施了一系列涉及土壤和矿产资源监督、水土保持、野生动物保护的法律和其他地区性法规,在该地区建立了标准化的监管系统。多年来坚持“西藏自治区建设和环境保护”。70年代以来,西藏在70多不同的地方建立了众多自然保护区,其覆盖面积为40.1万平方公里,占整个地区面积的33.4%,占全国自然保护区总面积的30.8%。生态系统得到了逐步恢复和改善。由于自然保护区的建立,许多濒危物种得到了保护,动物数量也迅速增长。10年间西藏野驴的数量从5万6千头增长为8万头。西藏也拥有面积广阔的原始森林,占地13.890.000公顷,政府实施了一些特别的工程项目,节省下22.9亿立方米的土地。在控制气候变化和保护高原植被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从青海到西藏的铁路建设被用于植被和野生物种的恢复。最近,政府投入了200亿元人民币用于环境保护工作的实施。

  政府白皮书称 ,西藏是中国一个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央和地方政府支持科学发展,维持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平衡,并在中国现代化建设中优先考虑生态和环境保护。中国为促进西藏的生态发展,建立一个美丽的西藏而不懈努力。作为世界上环境质量最好的地区之一,西藏的大部分地区保持着原生态状态。假定青藏高原的生态环境已经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政府已加强了立法工作,合理规划了生态和环境保护,保证生态建设取得了显著进展。“西藏是世界上最干净的地方之一。”

  总而言之,鉴于多重历史和文化因素的影响,西方媒体和中国官方文献中对西藏的认知和了解存在一定的差距。这种差距必须得到妥善解决,外界对于西藏的了解也亟待提高。世界必须知道,新中国政策领导下西藏自治区的成立,和平解放以及民主改革是实现西藏经济发展和进步的条件和前提,它促成了西藏新一轮历史性的变迁。

  (阿莱桑德拉•斯帕莱塔,意讯社中国版,编辑)

  

责任编辑: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