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预报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主编信箱
首页 > 专题荟萃 > 2014年 > 第四届西藏发展论坛 > 相关报道

奥地利学者:西藏文化多样性体现在多种形式

时间:2014-08-14 | 来源:人民网 | 作者:任晓攀

  

李夏德在2014·中国西藏发展论坛上发表演讲。记者 杨庆军 摄

  李夏德是一名汉学家,来自奥地利维也纳大学孔子学院的他,今天出席2014·中国西藏发展论坛,并针对西藏对文化多样性的贡献发表了讲话。这是他继1982年后,第二次来到西藏。

  1974至1975年间,李夏德在中国学习,随后在人民公社和北京一家炼钢厂工作。“作为维也纳大学孔子学院的外方校长,我见证了中国过去40年的历史发展,见证了中国人民充满希望或绝望的时刻,这个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中国作为世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如今更是成为了发展的推动力。”他说。

  李夏德首先思考了这样一个问题:是什么让西藏在外人眼中如此迷人?西藏是否被视为在科技与经济的理性世界中仅存的神话,是否代表了世俗化的现代社会对于灵性的向往?

  他用《道德经》为自己分析出了一个答案,他认为西藏文化的独特性可以被认为是在理性世界中引发对于合理性基础的反思。

  李夏德认为,如果所有西藏文化的展示都必须扎根于理性世界的环境中,那么这种展示应该包括所有形式的物质和非物质,例如语言、文学、音乐、舞蹈、仪式、节日、绘画、建筑,还有更加基础的方面例如食物、饮品、服饰、生活习惯等等。

  如今,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遗产名单中,西藏布达拉宫和罗布林卡名列物质文化遗产,而藏戏名列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已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功申遗30多个项目。鉴于西藏文化游多种呈现形式,他建议,中国未来能够为西藏的仪式音乐和舞蹈申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

  他说2014·中国西藏发展论坛的主题为“西藏发展的机遇与挑战”。上述西藏文化中应该得到保护的部分,应被当作外部世界开阔眼界的机遇,以对存在主义问题进行不同角度的思考。因此,对西藏文化的保护不仅仅是为了满足西藏人的需求。

  此外,李夏德还表示,在中国社会,自孔子时代开始,教育就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作为另一个关键因素,教育将保证西藏可持续发展的机遇,也是跨文化理解合作的桥梁。西藏的机遇在于保护和发展的完美互补,这样的发展才具有可持续性,从而使西藏所面临的挑战也能够转化成机遇,无论是对西藏还是其他地区。

责任编辑: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