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荟萃 > 跨越60载 喜看幸福新西藏 > 西藏人家 百姓生活-氆氇织出幸福路
|   西藏人权网首页   |   最新报道   |   活动介绍   |   重走进藏路   |   幸福印象   |   雪域希望   |   西藏人家   |
首页 > 专题荟萃 > 跨越60载 喜看幸福新西藏 > 西藏人家 百姓生活

氆氇织出幸福路

时间:2011-06-29 | 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 | 作者:

  “氆氇”是什么?也许很多人对此完全陌生,但对藏族同胞来说,这是他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记者在山南地区扎囊县了解到,氆氇是一种手工编织的羊毛织物,可以做衣服、藏毯、披肩、卡垫等多种物品。近年来,编织氆氇业已成为该县人民增加收入的重要渠道,为扎囊县人民织出了一条致富路、幸福路。 

  在扎囊县阳光氆氇厂的厂房里,编织氆氇的机器声阵阵传来,几十名工人正在木质的氆氇架前忙碌着。一位女工一手拿着类似船形的“竹木”(藏语),一手拿着形似算盘的“大”(藏语),两手左右交替、前后穿梭,同时脚下配合踩动踏板,这个过程当中,氆氇一点点地织成。 

  据扎囊县副县长达瓦珠扎介绍,扎囊县位于雅鲁藏布江中游,海拔3600米,素有“氆氇之乡”的美称。在这里,几乎家家都有织机,人人都会织氆氇。西藏和平解放60年以来,该县民族手工业迅速发展,如今已成为农牧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手段。 

  2010年,扎囊县从事民族手工业氆氇编织加工的人数达到5206人,有氆氇机4635台,年产量达6万多卷,年产值3150万元,人均年收入达到6050.71元。 

  “我们厂里现在有固定工人60人,都是下属乡镇的村民,他们在这里编织氆氇。按照技术熟练程度的不同,月工资从900元到1800元不等。厂里生产的氆氇按照不同的档次,在拉萨市场上分别可以卖到1400元、800元和500元左右。”阳光氆氇厂厂长仁青说。 

  阳光氆氇厂成立于2005年,于2008年12月搬迁入驻扎囊县民族手工业园区,主要生产传统手工业氆氇。由于产品全部采用纯手工工艺制作,深受游客喜爱。 

  该厂还承担了对山南地区老百姓的编织技术培训工作,培训时间为1~6个月,截至目前已培训800多人。等大家学会编织氆氇的技术后,就可以在家编织,厂里派人到村民家里收购氆氇,按照质量的高低分为三种档次,再由厂里负责销售。通过这种“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实现民族手工业的规模化、产业化、市场化,同时也带动农牧民致富。 

  “厂里产品80%的销量是在西藏当地销售,因为主要还是藏族老百姓日常用得多,但也有一部分销售到了日本、加拿大、印度、尼泊尔等国家。”扎囊县常务副书记尹朝晖说。 

  近年来,山南地区大力扶持民族手工业发展,不只在扎囊县,在贡嘎县杰德秀镇等地区,围裙、氆氇等民族手工编织品得到了飞速发展,并依靠传统民族手工业的发展带动旅游产品的开发,解决了当地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成为农牧民增收致富的主要渠道。

责任编辑:pebble

  

相关链接>>